埔里米粉 地味剩一家

蘇清泉老夫婦製造的埔里米粉,是目前唯一在地生產的埔里米粉。(廖肇祥攝)

中國時報【廖肇祥╱南投報導】 食藥署公布米粉標示新規定,外界為了米粉、炊粉、水粉、調和粉絲等名稱吵翻天,埔里曾經是國內米粉生產重地,但隨著生產機械化、調和粉絲成了主流,真正遵循日曬古法、在地生產的埔里米粉,僅剩埔里鎮西安路巷弄內的「埔里米粉行」。 埔里鎮由於空氣清新、日照時間長,在民國70年代,至少有8家生產純米米粉的工廠,埔里米粉幾乎是每位觀光客來到埔里必備的伴手禮,地方文史工作者陳義方指出,埔里米粉的製程算是「水粉」,經過開水汆燙,和新竹的「炊粉」口感不一樣,特色是口感有韌勁、粉條粗長,過去愛蘭橋南烘溪岸旁,處處可見曬米粉的竹笓,是埔里別具特色的文化地景。 但埔里米粉從70年代走下坡,僅剩下一家埔里米粉行苦撐,生產者是80歲的蘇清泉,他指出,進口玉米粉的調和粉絲、機器乾燥的米粉低價競爭,純國產米為原料的米粉難以競爭,加上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從米食慢慢偏向麵食,九二一大地震後,埔里米粉工廠幾近全毀,漸漸的,埔里米粉的生產基地,轉移至彰化縣芬園鄉代工,坊間包裝標示「埔里米粉」,幾乎是芬園鄉生產。 蘇清泉指出,純米米粉的價格雖然高了一些,但比較好消化,不容易脹氣,但因年紀大了,在地生產的埔里米粉產量很有限,目前主要是賣給本地熟悉的廚師或家庭主婦,有時候會有些知道門路的觀光客前來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