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產業鏈 外銷、加工找出路

中國時報【楊騰凱╱台北報導】 台灣香蕉去年受颱風重創讓價格飆高,近期又因復耕後的香蕉集中收成,供過於求,讓價格崩盤。學者認為,農委會應長遠規畫,將香蕉產業化,投入加工創造附加價值,或是加強外銷找出路,若永遠只在價格崩盤後做短期促銷,將永遠無法解決問題。 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杜宇表示,近年來隨著菲律賓等國際香蕉產地的生產技術提升,品質已經逐漸追上台灣,加上有跨國大企業操刀外銷,靠低價創造優勢,讓台灣香蕉競爭力式微,以前台灣香蕉的外銷量可達上萬公噸,在日本市場占有很龐大的銷售量,但反觀今年1月到8月香蕉的外銷量,只有賣853.2公噸到日本,簡直是杯水車薪。 杜宇指出,台灣香蕉消費市場畢竟有限,加上外銷量也很低,其實農政單位早就可以預期到,到底該種多少香蕉,產銷之間才不會出現失衡價格崩盤的問題,因此政府必須加強種苗管制,從源頭做好管理,避免農民一再超種,而且既然政府成立了台農發公司,要重振外銷旗鼓,便應趕緊端出適當的外銷策略,替台灣香蕉找出路。 杜宇表示,芒果因為可製成芒果冰,幾乎全年都能行銷,較無產銷失衡的壓力,香蕉也應該多往加工產品開發,例如製成香蕉牛奶,可成為學童營養午餐的菜單,或是可以與生技公司合作,找出香蕉特有的營養價值,成為保健食品,不論加工或外銷,應長遠替香蕉的未來設想,而非爆發產銷失調後再來促銷。 中台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黃琮琪表示,現況問題在於,農民種水果時比較投機,價格一好就搶種,價格變差就退出,導致產量不穩定,難以提供固定的產量給加工業者或是外銷,外銷跟加工都是香蕉的出路,但關鍵是政府有沒有決心把培養出香蕉的產業鏈,培植大規模且長期的生產戶,替外銷和加工扎根,若只處理眼前的短期產銷失衡,香蕉價格起起落落的問題將永遠解決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