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給力 生醫族群後市俏

生技醫療股去年以來表現落後大盤逐漸改善,尤其檢測相關的生命科學工具、醫療資訊技術股價表現出現反彈,生技股受到GLP-1藥物研發成果激勵,帶動醫療投資氛圍。

台新醫療保健新趨勢基金經理人黃俊晏表示,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回升至4.4%,下方支撐力道強,對於資產定價的疑慮將再起,尤其不利於利率敏感性較高的產業;美國通膨數據下行,但整體經濟表現平穩,就業數據亦堅挺,各項經濟數據較為正面之下,市場對於今年利率將快速下滑的預期仍顯得過於樂觀,後續若反應在利率上漲,並引發資金輪動轉往表現落後的低波動股票,將有利醫療相對表現。

醫療產業股價2023年落後大盤約2成,創造逢低布局空間,考量財報獲利表現平穩,在股價與基本面短暫背離之後,可望迎來落後補漲買盤青睞。美國CMS(聯邦醫療保險和補助服務中心)估計未來10年整體醫療支出CAGR(年複合成長率)為5.4%,長線成長動能奠基於醫療剛性需求,適合納入長期資產配置。

永豐創新醫療多重資產基金擬任經理人陳世杰指出,現階段可瞄準創新醫療產業帶來的投資機會,掌握投資契機。當升息接近尾聲,通常是經濟成長動能相對趨緩的時候,金融市場震盪也相對較大,醫療照護產業較不受到經濟逆風影響,產業相對穩定,正是布局好時機。

隨著科技持續進化,醫療走向智慧,產業商機也轉往如遠距醫療、智慧監測、機器人手臂、照護中心等創新的應用商機,催生創新醫療的新商機。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灣本田首款國產油電車 逆勢降價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
中國與瑞士擬股市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