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主動型ETF的利與弊

台灣目前的ETF都是追蹤某一指數,金管會有意開放由經理人選股的主動型ETF。
台灣目前的ETF都是追蹤某一指數,金管會有意開放由經理人選股的主動型ETF。

近期新聞報導,金管會有意開放國內資產管理業者發行主動型ETF。台灣目前的ETF都是追蹤某指數,如富邦台50追蹤台灣50指數,ETF的績效就是反映指數的成果。

發行成本低 公開透明

主動型ETF則不追蹤任何指數,由經理人全權決定要將哪些證券納入組合。績效反映的是經理人選股策略的好壞。到去年10月止,美國有多達1,286支主動型ETF,資產總值4,440億美元,是近年迅速發展的ETF區塊。

主動型ETF的優勢有以下三項:

一、收費較低。一樣的投資策略,以基金型態發行成本較高,因為基金要承擔較高的投資人帳務管理、行銷等費用;主動型ETF的發行則較低。

二、更好的透明度。為了維持實物交易機制,ETF需每天公告持股。傳統主動型基金則是每季公告一次;投資外國股市的基金,更是每半年才會公告一次。當特定股票發生重大事件時,主動型ETF投資人可清楚掌握對該證券的曝險比重。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基金講堂】債券行情啟動 中小型股有表現
【基金講堂】債券ETF漲一波 現在還是可以買
【基金講堂】2024年難期待港股與A股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