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山崩屬地滑地質敏感區 學者建議加強巡檢因應

記者林靜梅報導,「基隆的北寧路依山傍海,旁邊這處邊坡是砂頁岩互層的逆向坡,風化作用非常明顯。鏡頭拉近一看,可以看到它原本有掛網噴漿的工程,不過現在整個被拉扯下來。」

此處坡度陡峭,海大學者指出早被列為落石高風險區,地質是有橫向破裂面,懸崖背後也有許多縱向節理,研判是之前發生的地震,雖然強度不大,但多少會讓裂縫擴大,再加上連日大雨,因此導致山崩。

海大河海工程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顧承宇指出,「水從上方進入我們的逆向坡後面的裂縫,水壓的蓄積它需要時間,水壓的蓄積之後就會比較容易把邊坡推出來。」

崩塌地旁的邊坡仍有植被覆蓋,不過仔細一看,其實也進行過掛網噴漿、穩定邊坡等工程,地質學者認為,一片綠油油其實是假象。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退休教授李錫堤則指出,「這次的崩塌地點是會騙人的,砂岩逆向坡不應該一片綠油油,就表示它已經高度風化了。岩石已經腐朽了,強度降低了,所以當然會找個機會滑下來。」

專家指出,此處是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是逆向或斜交坡,雖然進行過表層護坡與植生,但岩石反而被覆蓋住,較難觀察表面水系變化;另外也指出,單靠在地面巡檢遠遠不足,應輔以航照圖與空拍機監測上邊坡變化。

土木技師拱祥生表示,「我們用無人機搭配AI科技,進行所謂的坡頂人工邊坡滑動面的判視,輔以所謂的人工巡檢,不能單靠人工巡檢。」

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長陳俊堯則表示,「先做地質調查,上邊坡的這個岩塊,我們會用鹽酸去固定,邊坡後面的保護,那把這個後面穩定下來。」

學者指出,10多年前巨石滾落北寧路,之後只要時雨量超過60毫米就會封路,不過此次山崩卻在無雨狀況下發生,顯示只能透過加強巡檢來因應,尤其在颱風或豪大雨過後更要提高巡檢強度。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邊坡工程工人疑送便當從6公尺高處摔落 送醫不治
高鐵苗栗通霄段邊坡滑落續搶修 蘇揆前往視察
肖楠斷木起火滾落邊坡 中橫便道森林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