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推電動機車友善車行 淨零公正轉型

確保淨零公正轉型,基市府發言人呂謦煒(中)、環保局長馬仲豪(右)、產發處長林鼎超(左)共同召開電動機車友善車行記者會。(記者林玉棋翻攝)
確保淨零公正轉型,基市府發言人呂謦煒(中)、環保局長馬仲豪(右)、產發處長林鼎超(左)共同召開電動機車友善車行記者會。(記者林玉棋翻攝)

▲確保淨零公正轉型,基市府發言人呂謦煒(中)、環保局長馬仲豪(右)、產發處長林鼎超(左)共同召開電動機車友善車行記者會。(記者林玉棋翻攝)

基隆市政府推動公益青年電動機車方案,感謝廣大市民的踴躍申請與支持,目前申請已突破萬輛。在響應中央政府鼓勵民眾汰燃換電的過程中,基隆市政府近期密集與電動機車廠商及基隆市機車產業同業工會代表座談,針對傳統車行業者反映電動機車增加將對產業結構產生的影響,基隆市政府預計於114年度增編預算,補助傳統車行加入「電動機車友善車行」,透過公部門資源,協助傳統機車行產業轉型升級一臂之力。昨(十七)日上午基市府發言人呂謦煒偕環保局長馬仲豪及產發處長林鼎超共同召開電動機車友善車行記者會。

市府發言人呂謦煒指出,邁向2050淨零碳排是全球一致性目標,電動運具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益青年電動機車方案成效獲得民眾高度肯定,考量現階段各機車行仍多以傳統油車維修保養為生計來源,市府會持續關注轉型速度,以公正轉型的模式,兼顧相關從業人員權益。基隆市現今約350家左右的車行皆可加入「電動機車友善車行」獲得每年的實質補助,近期市政府已與機車同業工會於5月30日、6月3日及6月7日進行三次座談,對電動機車政策與補助辦法交換意見。基隆將走在各縣市之先,加碼補助店家更新維修車輛的儀器及修理工具,讓更多以機車代步通勤的市民皆能確保行車安全。

環保局長馬仲豪表示,「電動機車友善車行」方案不僅呼應中央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提出之機車行升級轉型政策,更有望協助車行在油電系統轉換過程中獲得具體的協助。第一階段預計將補助取得3部會合格證書之車行經費,提高車行加入意願,第二階段將鼓勵車行與主要車廠合作,加入品牌端的經銷體系者,市府將另行補助。在電動機車申請的優良成效下,基隆市政府會兼顧車行生計與淨零排碳目標,提供比中央更多的轉型配套措施,期盼藉此機會鼓勵產業升級,更能因應越來越多民眾取得電動機車後,有充足完善的維修站點方便進行維修保養。

產發處長林鼎超認為,每個產業在轉型時都會有陣痛期,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全球的共識,中央政府的政策亦如此。基隆希望成為全國首座發放青年電動機車的城市,產業轉型必有陣痛期,市府絕對會與機車業者共度陣痛期。目前經濟部、勞動部與環境部共同合作,也安排了許多課程和證照協助業者轉型,除結合機車製造廠開辦原廠技能訓練外,同時引入跨界合作服務模式,協助推動服務優化與智慧體驗行銷共享合作模式,提供多元資源、產業發展趨勢及經營管理相關資源導入,以提升機車行的專業技能。基隆率全國之先,大量引進電動機車,機車業者相關專業技術將冠居全台,未來基隆可望成為全國電動機車維修重鎮,說不定將來還能開支散葉,到其他縣市傳授技術。

本次「電動機車友善車行」方案以創造市府、業者及民眾三贏為目標,讓基隆市交通運具的使用更加環保及安全。基隆市政府刻正研擬相關補助措施,歡迎業者持續提供寶貴意見,讓各傳統機車行獲得更多資源,與市府攜手共同完善基隆市交通運具轉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