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 許梓桑93年古厝 磁磚畫納歷史建物

通往許梓桑古厝的路上,有多幅特別的磁磚畫,除了描繪基隆八景,標注文字還是歌德體中文字。(張志康攝)
通往許梓桑古厝的路上,有多幅特別的磁磚畫,除了描繪基隆八景,標注文字還是歌德體中文字。(張志康攝)

迄今有93年歷史的許梓桑古厝,2004年經基隆市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為了進一步保存古建築原貌,在獲得地主及建物所有權人的首肯後,基市府把周邊包括基隆八景磁磚畫、邊坡駁坎等,新增約748平方公尺的3筆地號土地、建物納入歷史建築範疇。

許梓桑是基隆日據時期的名人,曾擔任基隆街庄長、台北州州協議會員,晚年鼓吹詩學,宅第於1931年落成,正式名稱應該稱為「慶餘堂」。建築配置形式屬閩南三合院形式,並大量採用日據時期的TR磚砌築,通往許宅道路上,還可以看到基隆八景、古厝的磁磚畫作,字體以哥德體中文詮釋,昔日榮光仍在。

不過,因為建築正處迎風面,風化侵蝕嚴重,到了1960年代,隨著所有權人愈來愈多,這處老宅就此荒廢了數十年。

2004年市府以「許梓桑古厝」之名,將主體建築公告為基隆市歷史建築,但因年久失修與長年風化侵蝕,多處僅餘斷垣殘壁。為了能夠完整保存歷史建物,經土地及建物所有權人同意,市府去年開會審議提案,討論將許宅主體以外,仁愛區中興段三小段116等3筆地號,約748平方公尺的範圍納入歷史建築範疇,獲得全體委員一致通過,並於今年4月中旬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市府公告把原本不在歷史建築範圍內的磁磚畫、邊坡駁坎等,皆納入了範疇內,讓歷史建築更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