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Podcast 深入探討失智症預防
失智症被喻為「二十一世紀的黑死病」,至今仍無藥物能完全恢復患者原先的認知能力。根據今年度《國際失智症協會》的全球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失智症無法預防,甚至有近八成的民眾誤以為失智症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本週「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邀請基隆醫院神經內科專家副院長陳韋達,深入探討失智症患者的世界與失智症的預防。
陳韋達副院長在回顧醫師經歷時,提到一位畫家患者的故事,該患者確診失智症後,仍在家人及醫師的鼓勵下繼續作畫,隨著病情演變,畫風也出現巨大改變,從細緻複雜逐漸簡化為簡單流暢的線條,顯示出疾病帶來的深刻變化,令陳醫師印象難忘。另外嚴重的失智症會為成為「老小孩」,記憶會回到童年。還有位病人說自己每天會堅持做瑜珈,每次作好幾個小時,而家屬卻說那都是十年前的事情。患者的記憶會活在過去。
陳韋達指出,健忘跟失智症是不一樣的概念,健忘可以通過某些關鍵事件的提醒而想起來,但真正的失智症無法再想起,會重複一樣的問題,因為認知功能的受損,會產生時間、空間認知、計算功能的錯誤。在臨床上會使用專業的診斷量表可精確診斷失智症,依據量表結果分為0.5到5分,評估患者失智症的程度。0.5分為輕度失智,當分數達到1分時已出現學習能力障礙,而2分則屬中度失智,患者自我照顧開始出現困難。此外,失智症並非無法預防,可通過「活化大腦」來降低風險。他建議從三大面向著手:(一)、保持人際互動。(二、。維持規律運動習慣。(三)、終生學習。持續給予大腦刺激與挑戰,有助於延緩失智症的發生。
基隆Podcast節目主持人余治明提醒民眾,若家人罹患失智症,應儘早就醫並使用藥物延緩症狀。除了陪伴家人外,基隆市政府衛生局及市內三間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基隆市立醫院、基隆長庚醫院和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也提供相關資源與照護服務。此外,基隆市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設有多元照護支援,協助市民面對失智症挑戰。基隆市政府持續推動各項失智症支援計畫,鼓勵市民利用市內資源,攜手創造友善共融的失智症照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