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區塊鏈課,從被酸「來亂的」到台大生擠破頭!教育Web3人才卡在哪兩關?

一個產業要有規模、系統的發展,人才的培育是關鍵,2014年台大資工系副教授廖世偉從美國史丹佛大學返台,隔年就開設了全台灣第一個區塊鏈課程,將當時連在美國都很少人熟悉的全新技術帶進來台灣,外界稱他是「區塊鏈傳教士」。

過去8年,廖世偉帶領的台大共識實驗室,培育出台灣許多Web3產業的新秀,數位資產錢包Hooky創辦人杜若宇、投資平台Coinomo技術長陳柏安、數位資產管理平台Steaker創辦人黃偉軒,全都是廖世偉的學生,是帶動產業向前的重要推手。

從80人修課到大爆滿,區塊鏈教育有那些變化?

廖世偉曾是Google Android研發團隊核心成員之一,8年前在台大開設「比特幣與數據分析」、「比特幣與數據分析」等課程時,許多人仍把區塊鏈、比特幣當成是玩具看待,修課的學生也只有約80人,甚至也有部分的教授不看好開設這類課程,認為廖世偉是帶著學生在亂搞。

當時以太坊才剛誕生,區塊鏈處在建構底層鏈的時代,沒有太多的應用,修課的學生幾乎都是電資學院的學生,修完課後能做的事仍然偏向研究。

廖世偉老師 圖/廖世偉
廖世偉老師 圖/廖世偉

廖世偉設計的課程與架構,在過去8年有過許多調整,今年開設的「分散式金融導論」,原本只開放220個名額,最後卻有668人搶著修課。與當年不同的是,現在DeFi(去中心化金融)、NFT(非同質化代幣)等區塊鏈相繼冒出頭,開始吸引金融、商管、社會科學、醫學、數學等不同背景的學生修課,課程內容程式比重也降低許多,增加更多的應用與商業模式的內容。

在廖世偉課程中擔任業師的Hooky創辦人、台大電機系博士杜若宇表示,2022年的課以DeFi、DAO(分散式自治組織)為主軸,分成「中心化金融與Web3」、「去中心化金融(DeFi) 與Web3 」、「NFT、DAO與元宇宙」三大部分。

除了使用錢包、鑄造NFT、鑄造Token等基礎建設教學外,也融入金融知識以及如何治理、如何分權等社會科學知識。

這是因為現在的Web3應用結合了金融與商業元素,如果電資科系的學生想做一個DeFi應用,卻不知道什麼是呆帳,也就沒辦法寫成程式碼。杜若宇表示,現在課程中除了資訊工程,也會教什麼是期貨、期權、衍生品等,以及資產在交易時是否完成清算?有沒有真實交割?這些非常金融的細節,也都會講解得非常清楚。

在這8年的時間裡,區塊鏈技術有了巨大的進展,金融應用DeFi也逐漸產業化,隨著修課的人數變多,挑戰也開始浮現。

挑戰一:產學落差大

「幣圈一天,人間十年。」這句話用來形容Web3產業變化快速,這對學界來說是一大挑戰,課堂上傳授的知識與技術,下一秒可能馬上被更新的概念取代。

台大資工系博士候選人謝銘峰認為,要縮小學界跟產業界的落差,除了鼓勵學生多多學習,廖世偉所開設的課程,也邀請許多有產業經驗的業師來教課,像是杜若宇、謝銘峰都有定期參與授課,把業界最新的資訊帶進校園,縮短產學差距。

挑戰二:金融、技術的知識落差

目前區塊鏈技術較為成熟的應用,大多都與金融有關,因此區塊鏈工程師必須對金融知識非常熟悉,才有可能用程式碼做出產品。

同樣身為廖世偉子弟兵的余哲安,本身是金融專業背景,也是現在授課的業師之一,負責教金融相關課程。他觀察,現在同時專精金融、區塊鏈金融兩種技能的人很少,多數都是資訊背景的人透過進修,跨入財經領域,而金融領域跨入資訊領域的人非常稀少,兩者出現失衡。

背後問題在於 ,學習區塊鏈程式開發,需要紮實的資訊基礎,而多數財經商管背景的學生,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因此非常難以跨入。

在YouTube開設頻道「曲博科技教室 Dr. J Class」,專門分享科技知識的曲建仲,曾在台大、政大、輔大等多所學校授課。他分析,區塊鏈有許多應用場景在金融業,但是「許多金融背景的專家,並不是真的了解區塊鏈的原理,而只談區塊鏈的應用。」曲建仲認為在不了解原理的情況下,許多應用是多餘甚至錯誤的,這對於推廣區塊鏈真正的產業應用並無益處。因此非常需要跨領域科技教育,才能讓非資訊工程背景的人能夠真的了解區塊鏈,不被錯誤的觀念誤導。

從生活中累積知識,不會寫程式也能培養幣圈技能

發展仍在非常早期的區塊鏈,非常需要具備跨領域知識,謝銘峰認為,不一定要是資工系背景才能做這行,但對於區塊鏈底層、分散式金融、密碼學、智能合約風險評估等,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可以一起修習相關學分。

在大學校園外,目前仍沒有系統化的區塊鏈課程學習管道,謝銘峰建議,或許能在生活科技課程中,加入一個章節讓學生先理解共識算法, 密碼學, 分散式帳本的基本知識;大學的區塊鏈社團,也能讓更多學生提早接觸到相關知識。

就算不會寫程式,日常生活中仍有許多可以培養幣圈技能的方式,杜若宇建議,可以學習使用Discord機器人來管理社群、多多瀏覽Twitter上的新資訊,也都是不錯的入門。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