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沒有掌聲的馬拉松!齊柏林空中攝影影像數位典藏計畫背後超艱辛
空拍大師齊柏林逝世後,留下約10萬張底片、50多萬張的數位照片、近千小時的影片,這些珍貴檔案資料需要透過建立數位資料庫,仔細整理建檔典藏,才能更廣為被應用。不過礙於「看見・齊柏林基金會」人力、資源有限,數位資料庫的建置過程相當艱辛與克難,但就如同基金會官網上所言「這是一場沒有掌聲的馬拉松」,必須也一定要做!
「財團法人看見. 齊柏林基金會」2018年成立後,就開始著手進行齊柏林遺留下來的底片、數位照片與影片資料整理,整個過程的挑戰與難度超乎外界想像,幸好今年獲得文策院的補助,才終於為建置「齊柏林空中攝影影像資料庫」跨出重要一步。
基金會多元內容創意部數位典藏組詹宇雯受訪指出,基金會已經將齊柏林導演留下所有影像資料全部清點一遍,有將近11萬張底片、50多萬張的數位照片與近千小時的影片,目前影片建檔部分尚未正式啟動,數位照片因為原本就有時間紀錄,建檔流程相對比較容易進行,底片數位化則是他們現階段面臨的一大難題。
詹宇雯說,基金會不是沒想過委外找專業團隊處理,但是一張底片數位化可能就得花上好幾百塊,即使10萬張底片只完成3成掃描,花費的金額對基金會而言仍是驚人的成本,因此最後才會選擇諮詢許多專家,研究不同的高階影像掃描的做法,再根據基金會的實際狀況,自己建立一套標準作業流程。
詹宇雯透露,基金會人力有限,真正負責數位掃描建檔的只有一個人,偶爾找志工協助,人力如此缺乏,可以想像數位化進度有多緩慢。不僅如此,齊柏林生前對於他所拍的每一張照片是在哪裡拍的、什麼時候拍的都清清楚楚,但他們在整理底片時,還是會發現一些不明原因的歸檔錯誤,這些都需要花許多時間比對資料進一步確認。
加上底片已經是沒落產業,想要找到高品質、有符合基金會成本需求、又不佔空間的掃描儀器設備,也有難度。詹宇雯:『(原音)底片數位化這一道,畢竟它是底片,數位化的整個全部流程,會比較困難點是去追蹤他們,比如這這張照片有沒有被看過?它是不是要被挑選出來數位化?它數位完後經過修圖了嘛還是沒有?再來是我們⋯因為底片在現在來講算是比較沒落的產業,所以我們在找資源上面,譬如說我們想要找掃描機,我們想要找掃瞄機的一些零件或片夾,現在很難找得到,變成我們要去網路上找,網路拍賣啊,看現在有沒有人釋放出來。』
有些照片因為過去溫濕度保存狀況不佳,以致出現褪色狀況,經過掃描後的調色還原,這些同樣需要專業,都需要建立一套標準,這些穩定的步驟目前都還在摸索中,但截至目前為止,至少已經有 3千張底片完成掃描建檔。
基金會副執行長李惠琪指出,齊柏林導演留下的影像資料是基金會最珍貴的資產,除了舉辦展覽,推動環境教育,延續齊柏林生前分享愛護土地與環境的理念;另一方面,基金會也希望透過活化這些資料,不論是商業應用或是與企業合作,作為基金會營運經費來源。
因此「齊柏林空中攝影影像資料庫」等於是基金會最重要的基石,把基石打好,自然有無限可能。李惠琪:『(原音)其實齊柏林他就是記錄,然後讓大家去看見,看見以後你才會去深思我們過去沒有想到的事情。應該說所有大家看得見的東西,它都是建立於數位典藏基礎上,文策院現在支持我們建這個資料庫,為什麼要建立資料庫,資料庫就是讓人有效的搜尋,你說它要怎麼樣活化應用,其實現在已經有各式各樣我們想像不到的應用,可是今天如果有一個data base,那它就有無限的可能性。』
李惠琪表示,齊柏林生前其實就有建置「愛台灣吧itaiwan8」數位資料庫,現在也仍開放外界使用,但畢竟時隔多年,內容也還不足,現在已經不符合搜尋需求,因此新一代「齊柏林空中攝影影像資料庫」的建置有其必要,預計明年起就會正式替換更新。
如同「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官網對於數位典藏計畫的描述「這是一場沒有掌聲的馬拉松」,雖然辛苦,卻是非常重要、再難也需要克服完成的大工程!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文策院首推「Books From Taiwan」西語行銷 搶攻西語出版市場
娛樂大咖全找它!台灣最強3D掃描團隊 「固態記憶」握元宇宙商機入門票 (影音)
AI助攻!貴金影業嗅到商機 推「影視製作數位化雲端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