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無所不在 吃對食物助排毒

生活中,想要完全擺脫塑膠,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接觸無可迴避,那麼至少要學會正確使用,自我保護。影響塑化劑,滲入食物,主要在於兩大關鍵,一個是溫度,另一個是時間。溫度越高、時間越久,都會溶出越多的塑化劑。

塑膠耐用,廣泛製成生活用品,食衣住行幾乎難以擺脫它的存在。

中興大學名譽教授 李茂榮:「鞋子的鞋底那是塑膠的,背包如果是塑膠的,那也是有,像喝的珍珠奶茶,(杯子)也是塑膠的。」

塑化劑不能吃,偏偏它極有可能在使用過程滲進了食物,毒害健康。

中興大學名譽教授 李茂榮:「保鮮膜那也是塑膠的,你在烤箱烘或者是用蒸的,把保鮮膜放上去,放上去以後,第一個高溫,另外,你在烤東西的時候,裡面又有油,有些東西(塑化劑),會利用脂溶性的時候,又把它(塑化劑)溶解到食品裡面 。」

李茂榮的研究曾發表在國際期刊,證實溫度越高,會溶出越多塑化劑。而塑化劑進入體內,尤其危害孩童發育和肝腎功能不佳者。

大林慈院副院長 林名男:「一般是24到48小時可以代謝出去,可是因為它是經過肝腎代謝出去,所以肝臟功能、腎臟功能等等,相對比較差的,可能會在身體裡面,停留的時間就比較久。」

增加毒素排出的速度,運動,多喝水,再加上蔬果助功。

大林慈院營養師 劉家宏:「蔬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以外,還有很強抗氧化能力的植化素,這些植化素能夠提高,我們新陳代謝的能力,將我們身體裡面的塑化劑排出體外。」

影響塑化劑滲出的原因,除了溫度之外,還有一項經常被忽略,時間。

中興大學名譽教授 李茂榮:「瓶裝水你喝完以後,那就不要再用了,因為你不知道,你第二次再裝的時候,滲出來的(塑化劑)量,這個對身體比較危險。」

增廣對塑膠製品的認識,當您知道的越多,就越能遠離危害。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加拿大台灣之夜 蔬食款待最敬禮
愛在轉彎處 退休開闊人生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