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半世紀 學甲慈濟宮修復膠片 重現60年代上白礁

學甲慈濟宮董事長王文宗(右三)等人展示修復和數位化的八毫米膠片所拍攝的上白礁祭典珍貴影像。(記者黃文記攝)
學甲慈濟宮董事長王文宗(右三)等人展示修復和數位化的八毫米膠片所拍攝的上白礁祭典珍貴影像。(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學甲報導

學甲慈濟宮在民國六十年舉辦上白礁祭典時,曾以八毫米膠片拍攝珍貴影像,塵封五十多年,經過台北電影蒐藏家博物館修復和數位化,慈濟宮將於十三日晚上六時三十分在廟埕公開放映完整版影片,邀請鄉親共同窺探這項重要的文化資產重現。

學甲慈濟宮九日上午舉行「微影片中的大歷史─學甲慈濟宮珍貴八毫米影片修復∕重現發表會」,會中放映了民國六十年以八毫米膠片拍攝的上白礁珍貴影像精華版。慈濟宮董事長王文宗表示,當年他才七歲,對當時的熱鬧景象並無記憶,但對於廟方能記錄並保留這珍貴的影像,看完很感動。

王文宗指出,廟方一0八年在檔案室發現一批十六毫米及八毫米膠捲,並委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保存中心團隊先搶救了民國七十年拍攝的十六毫米膠片,使得四十年前學甲慈濟宮上白礁祭典的進香、全國藝陣比賽等精彩影像重見天日,並在社群網站獲得五十萬點閱率。

去年王文宗再委託台北電影蒐藏家博物館進行十卷八毫米電影膠片的物理修復和數位化,於今年完成。其中最重要的是民國六十年所拍攝的上白礁進香影片,電影蒐藏家博物館館長井迎瑞和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員洪瑩發均指出,這部應該是目前唯一被發現以八毫米膠片完整記錄一個大型宗教活動,且年代早至民國六十年的影片,其出土的意義重大。

井迎瑞指出,這次出土的八毫米影像,除了上白礁的影像紀錄更提早十年,讓未來專家學者可以從兩批相隔十年的歷史影像,進行儀式本身的時代變遷訓詁學對照外,也可以作為當今民俗復振的重要依據。而八毫米膠片可以讓影像保留五十年以上,讓我們今天能像打開「時光膠囊」一樣,看見民國六十年的上白礁活動,是相當難得的。

洪瑩發強調,持續記錄同一宗教活動有其重要性,從這批影像可以發現精彩熱鬧的進香盛典、已消失的文武陣頭,以及當時學甲鎮上的風土民情和街道景象,並且可以看到當時相關工作人員參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