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學生接待家庭計畫 共創跨文化體驗

提供在臺境外生深入體驗臺灣人文風情機會,同時讓臺灣家庭透過與境外生互動,教育部自99年起推動境外學生接待家庭計畫,為了進一步讓更多大專校院、臺灣家庭及境外生加入接待家庭計畫,教育部分別於臺北及臺中辦理說明會,介紹教育部接待家庭計畫線上平臺功能,期透過線上媒合系統,串起大專校院、臺灣家庭及境外學生間的連結。若對成為接待家庭有興趣,需更多資訊,可參閱大專校院境外學生接待家庭計畫網站資訊。

 

接待家庭計畫讓境外學生在課餘時間,能有豐富的在地生活體驗,同時也給予臺灣家庭不出國門便有民間外交的機會。接待家庭計畫線上平臺亦提供接待須知及知能課程,有興趣接待境外學生的家庭只要完成線上培訓及面試,即可成為接待家庭計畫的一份子。

 

今年端午佳節,國立臺灣大學透過本計畫線上平臺發起端午節體驗活動,邀請臺灣家庭及來自各國的境外生歡聚一堂,共同體驗製作香包等節慶文化,趣味盎然。本次活動有來自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秘魯、荷蘭、緬甸、立陶宛等8個國家的境外學生,與16個接待家庭一同交流。活動中大家一起動手做香包及玩猜謎,讓外國學生體驗臺灣的傳統文化,更在互動中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接待家庭上台分享接待外國學生的故事時,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深深感受到每個接待家庭的溫暖和關愛。

 

另以臺灣家庭發起的活動為例,來自臺北的接待家庭辦理陽明山梯田之旅,活動中集結了4個不同國家的學生,家庭帶著境外生一同認識臺灣本地稻米和野菜,並進行撿拾福壽螺活動,讓學生們親身體驗臺灣的自然生態以及農業文化,接待家庭也特別拍攝了記錄影片,影片中可感受到來自不同國家及文化的人們,一同深入大自然共遊的樂趣。

 

來自臺中的接待家庭,媽媽為自然科學老師,在媒合系統發起「科博館陪寶寶開心一日遊」活動,吸引了來自海地和菲律賓的學生共同參與,當日家庭帶著未滿1歲的小孩和境外生共遊臺中科學博物館,家庭表示想讓小孩從小就接觸多元文化,所以才加入接待家庭計畫。家庭向境外生介紹了許多科博館展出的內容,包括恐龍進化、中醫療法如針灸和刮痧,還帶學生觀看了科博館的小劇場,家庭表示學生和小孩互動良好,共同度過了特別且美好的1天。

 

來自高雄的接待家庭接待了來自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學生。家庭帶著學生從北高雄玩到南高雄,行程包括參觀岡山之眼、橋頭糖廠、西子灣和阿公店水庫。家庭不僅為學生介紹了這些地點的文化和歷史,還詳細講解了水庫的功能和供水區域。接待家庭表示,他們舉辦這些活動的初衷是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多接觸不同文化,擁有國際觀。而家長本身喜歡攝影,當天拍攝了許多美麗的照片,替家人和學生留下了珍貴的回憶。

 

有意願成為接待家庭的民眾,需符合年滿20歲且與家人同住等條件,以家庭為單位,完成線上培訓及面試後,可於線上媒合系統發起活動接待學生,也可參與學生及各大專校院發起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