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茶混國產茶賺爆利 檢警今年查獲15家不法業者

員警登門台北市一家茶行查扣茶葉,因為這家店說是賣台灣烏龍茶,卻被發現用越南茶混充;南投也有茶農,把杉林溪烏龍茶摻雜越南茶,參加農會比賽,獲得評等肯定後再翻倍轉賣。

只見台茶混充境外茶的案例越來越多,檢方跨界合作,打擊可疑茶葉。

高檢署檢察官曾文鐘表示,「檢察官在今年1月11日至17日,有查獲7家,在8月14至18日展開強烈的偵查行動,查獲8家。」

光今(2023)年2波專案行動就查獲15家違法業者,其中更有人不法獲利超過6200萬元,看準國產高山茶賣價好,每台斤能賣上千元,相較越南茶行情價只有150元,就用境外茶魚目混珠,轉售賺暴利。

農業部茶改場場長蘇宗振指出,「那這些樣品裡面,其中有一個是台灣茶、一個是境外茶,可是你從外觀完全沒辦法看出來。」

從外觀來看兩者難分辨,雖然細細品嚐,台灣茶口感細緻柔順、會回甘,境外茶相對不順口、尾韻有苦澀,不過只怕一般人用看的、用聞的、用喝的,都不容易發現差異。

農業部茶改場作物環境科長劉天麟表示,「所以茶葉吸收這些元素之後,它會反映出它的生長區域的地點在哪裡,因此我們就建立這個元素的分析方法,來用資料庫去區別它是境外茶或是境內茶。」

茶改場透過科學分析,依土壤組成不同,找出茶葉原產地,希望別再讓境外茶以假亂真,造成茶農權益受損,消費者也無辜花大錢。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南韓修法限縮檢方偵查權 民團籲台灣借鏡
屏鍇霖土資場廢棄物送驗 環團指控銅含量超標
教部宣布境外生全開放 約萬人可申請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