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就想吃?「暴飲暴食」4方法解決,做到「這些事情」讓你吃飯吃得更健康!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現代人,吃東西早已不是因為身體飢餓,更多時候是為了填滿某種情緒的渴望。這樣的狀況稱之為「情緒性進食」(Emotional eating),而面對壓力、悲傷、孤獨或獎勵自己,大腦往往會選擇吃進大量垃圾食物,使體重與健康傾斜甚至塌毀──更可惜的是,情緒性進食並不能消除我們的情緒問題,狀況通常只會越來越糟。不想再亂吃?以下 4 個方法幫助你揮別苦惱。

1. 4跡象判斷是不是「真的餓了」

下次餓了的時候,仔細聆聽身體,就能在開始亂吃一通前阻止自己
下次餓了的時候,仔細聆聽身體,就能在開始亂吃一通前阻止自己

source:Juan Encalada@Unsplash

當飢餓感來襲,你很容易分不清楚到底是「生理餓」或是「心理餓」,事實上這兩者之間有一些差別存在。梅奧診所(Mayo Clinic)告訴我們簡單的判斷方式,下次餓了的時候,仔細聆聽身體,就能在開始亂吃一通前阻止自己:

【身體飢餓】

1. 隨著時間而慢慢有感覺。

2. 你會想吃各式各樣的食物。

3. 你會感覺到自己「吃飽了」的身體訊號。

4. 你對禁食沒有負面的感覺。

【情緒飢餓】

1. 飢餓是突然地發生。

2. 你只會渴望吃某些食物。

3. 您可能會暴飲暴食,且不會產生飽腹的感覺。

4. 你對吃東西感到罪惡或羞恥。

2. 解決問題根源:壓力

解決壓力來源或做出調適,就能降低你皮質醇的水平,自覺情況嚴重的話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解決壓力來源或做出調適,就能降低你皮質醇的水平,自覺情況嚴重的話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source:Thought Catalog@Unsplash

情緒性進食的根源,當然是情緒。如果只是今天心情不好需要吃塊炸雞排那沒什麼問題,但有長期及頻繁的壓力、憂鬱、焦慮,你就更有可能長期且頻繁地吃進垃圾食物。這是因為身體需要分泌出「皮質醇」來應對壓力,若皮質醇總是處於高水平狀態,就會引起對重鹹、油膩與高糖分食物的渴望,同時造成睡眠品質低下及疲勞。垃圾食物與睡眠不足,又會反過來加劇我們的負面情緒,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而很多人就是陷入了這樣的深淵中,健康一去不復返。解決壓力來源或做出調適,就能降低你皮質醇的水平,自覺情況嚴重的話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3. 快樂的事情不是只有吃

乾脆讓家裡別再放那麼多食物「備糧」,減少你伸手就能吃的方便性
乾脆讓家裡別再放那麼多食物「備糧」,減少你伸手就能吃的方便性

source:Andres Ayrton@Pexels

有些人不覺得有什麼壓力,就只是單純想吃或愛吃而已──會說「不要剝奪我生活僅剩的樂趣」。品味美食很好,但別讓自己落入根本不知道嘴裡到底吃了什麼的暴飲暴食狀態裡,久而久之「沒事就吃」會變成一種習慣。試著不再用大吃一頓來犒賞自己,或在你無聊開始想吃時找件事來做分散注意力,如運動、閱讀、和朋友聚會;也能乾脆讓家裡別再放那麼多食物「備糧」,減少你伸手就能吃的方便性──至少把洋芋片、蛋糕換成水果或其他天然食物。

4. 學習「正念飲食」很有效!

做得到正念飲食,你會自然而然吃得更少、要求自己吃得更健康,能辨別自己究竟是身體餓還是情緒餓。
做得到正念飲食,你會自然而然吃得更少、要求自己吃得更健康,能辨別自己究竟是身體餓還是情緒餓。

source:Bonnie Kittle@Unsplash

重新建立你與食物之間的關係,學習「正念飲食」很有幫助。簡單來說正念飲食就是指「有意識地進食」──覺察自己正在「吃」,去感受食物的外型、氣味、口感與被咀嚼的聲音,發現食物能帶給你什麼樣的情緒影響與營養價值。要能做到「覺察」,首先就是專心吃飯,不要再一邊看網路影片或社群網站動筷子,然後放慢進食速度去欣賞你的食物。做得到正念飲食,你會自然而然吃得更少、要求自己吃得更健康,能辨別自己究竟是身體餓還是情緒餓。先從你的午餐開始練習吧,再慢慢擴展至一天三餐。

參考資料:Healthline"Emotional Eating: What You Should Know"Written by Ashley Marcin &"Mindful Eating 101 — A Beginner’s Guide"Written by Adda、Mayo Clinic"Weight loss: Gain control of emotional eating"By Mayo Clinic Staff.

【本文由Bella.tw儂儂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壓力大怎麼辦?專家建議「4A法則」恢復生活平衡,首先是學會說「不」!

延伸閱讀:你也是"剛吃飽又餓"的人嗎?這5點改善你的胃,先判斷是否「渴了」,「甜點有第二個胃」又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