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俞竹筠

俞竹筠

過去,長輩發給晚輩的壓歲錢,稱“壓崇錢”,壓住邪惡;反之,晚輩孝敬長輩的,才稱壓歲錢,祝福延年益壽。壓歲錢有來歷,源自春秋戰國時期的“戰勝錢”。農曆歲杪,為表彰殺敵有功的將士,各國君主便發年終獎、慰問金,以激勵士氣。後來,“戰勝錢”,逐漸演變成“押歲錢”。【資治通鑒】載,楊貴妃生子時,“玄宗親視之,喜贈貴妃洗衣錢。”寓意留痕歲月,記憶愛情。

宋代《武林舊事》記述,除夕晚,宮廷裏嬪妃,都準備好“隨年金錢一百二十文”掛在皇子女的床頭,以鎮壓歲崇、避邪和祈福。清代《燕京歲時記》記載,當時的壓歲錢,“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時有文人作詩【壓歲錢】,雲:“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炮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說明長輩給的“百十壓歲錢”,用彩線穿成串,放在枕頭下壓著收藏。拿到後,是買炮竹還是簫?看哪個便宜吧。衰翁幼年,姆媽亦循例,三十晚上,將壓歲錢悄然壓在我枕頭下,一覺醒來,點點數,好不驚喜。

尋常百姓家的孩子,巴望過年討壓歲錢,該買的買,該花的花。那麼,皇親貴戚及富人子女,是否也要“壓歲錢”?其實,連皇帝也要 “壓歲錢”。在太后眼裏,皇上再尊貴,十月懷胎,也是自己生養的。不管皇上多大歲數,在自己眼裏,還是 “寶寶“哩!每到農曆元旦,皇帝都要向太后請安:“太后吉祥”,太后答:“皇上如意”。然後,太后命宮女呈上備好的大禮包,作為壓歲錢。據【清史內檔】載:賜皇上之荷包,乃黃緞繡五彩加金,繡有“歲歲平安”四個字,內裝金銀錢、金錁銀錁子、金銀八寶各一個(各五分重),口上插一小金如意,約二寸許。上鏨“年年如意”四字。 “大禮包”,意思意思,象徵性,全部份量也就兩把重。

皇上給子女壓歲錢亦如此。拿到的,歡天喜地;拿不到的,心裏無底。但是,誰也不敢多問。乾隆六十年(西元1795年)元旦,乾隆照例給皇家子女與孫男孫女發“紅包”。獨獨沒有十五阿哥永琰的份。永琰面露不快,乾隆逗道:“所有人都有,就是你沒有……”永琰也不敢問。只是跪喊“皇阿瑪吉祥如意”。乾隆見十五阿哥六神無主,才說:“汝要壓歲錢何用?”此話一出,在場的人,心裏都明白:整個國家將是你的,要壓歲錢幹啥?原來,乾隆早就立下誓言:做皇帝的時間不超過爺爺康熙。果然,西元1795年1月22日(正月初二),乾隆將皇位傳給永琰,就是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