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習慣沒改,手術後痔瘡還是會復發!日醫8撇步改善,這招每天起床要立刻做


【蔡經謙報導】痔瘡會自己好嗎?這個問題相信是許多民眾的疑問,由於台灣幾乎每2人就有1人有痔瘡問題,雖無即刻的性命之憂,卻會影響生活品質。專家指出,若不改善生活習慣,即便經過手術痔瘡也很有可能復發,相對地,若能留意4大生活習慣,就可改善並預防痔瘡發作。

根據耕莘醫院衛教資料,成人痔瘡常因長期便秘、糞便乾燥所導致,儘管症狀未必都相同,但以大便帶鮮紅色血液常見。此外,也可能出現肛門疼痛、合併血栓、皮膚潰爛、摸到腫塊、痔瘡拖出等症狀。

那麼,痔瘡會不會自己好?一定要手術嗎?成瀬內科、胃腸診所院長岩田誠一郎指出,提及痔瘡,民眾總會在第一時間聯想到動手術,其實,也有許多透過藥物與改善生活習慣即能治好的案例,只有已治療數月仍無法改善的民眾,才會選擇其他替代方案。

日本平田肛門科醫院院長平田雅彦則說明,9成患者只要改善生活習慣,痔瘡、肛裂不用手術就可以治好。反之,即便是依照病患希望進行手術,但手術後若不重新檢視生活習慣,也依然會持續復發。平田雅彦也提供了多項須留意的生活習慣供民眾參考:

  • 起床後馬上輕微伸展

  • 起床後、吃飯前喝1~2杯熱水

  • 一天至少喝1000c.c.的水

  • 3分鐘沒上出大號就放棄

  • 一日3餐

  • 膳食纖維以1天21g為目標

  • 避免久坐,坐1小時走10m

  • 冷的時候用暖暖包溫暖腰部

起床後的行動最重要!伸展、喝水幫助排便、防便祕不可少

平田雅彦表示,最應先做的事是預防、改善便秘,要達到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早上、起床時的行動。他建議,起床後應馬上伸展、活動身體,以促進腸道蠕動。在躺著的狀況下輕輕地活動手腕、腳踝也無妨。

接著,在起床後、用餐前先緩緩喝下1~2杯的熱開水。不僅能給予糞便水分,當水進入空空如也的胃部後,還能產生「胃結腸反射」,引起便意。此外,平田雅彦也建議整天水分攝取量應以1000c.c.為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痔瘡患者上廁所時容易出血、疼痛,日本鶴町診所衛教資料中建議,民眾排便時應不要過度用力,時間以3分鐘為限,避免肛門瘀血。


1日3餐,透過發酵食品、膳食纖維增加好菌、改善腸道健康

為了能順利排便,調整腸道環境也相當重要。除了食用優格、納豆、味噌、鹽麴等發酵食品外,膳食纖維相當重要,每天的膳食纖維攝取量應以21g為目標。

平田雅彦建議,可積極食用海藻類、菇類、豆類、芋類、香蕉、蘆筍、牛蒡、芹菜等蔬果,均衡攝取非水溶性、水溶性纖維。若水溶性膳食纖維吸收不足,充滿水分的蒟蒻是個好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許多民眾認為生菜沙拉膳食纖維豐富,然而實際上一碗沙拉約只有3g的膳食纖維量,因此,將白飯等主食替換為五穀飯、全麥麵包等,也是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的好選擇。平田雅彦建議忙碌民眾早餐可食用:

  • 優格+水果+堅果

  • 牛奶+麥片

根據鶴町診所衛教資料,為了改善痔瘡,需避免會為肛門負擔的便秘、拉肚子,可透過增加腸道好菌改善腸道環境。其中,優格與發酵食品不僅可增加好菌,還可讓腸道蠕動變順暢。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增加糞便量,刺激腸道蠕動,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可軟化糞便,並吸附腸道中累積的有害物質,幫助排出體外。

每坐1小時、步行10公尺!養成活動習慣、暖暖包預防、改善痔瘡

活動身體也是預防、改善痔瘡的重要關鍵。平田雅彦指出,天冷時發懶、運動不足也易引起痔瘡,當身體活動不足,腸道蠕動便變得遲鈍。由於辦公民眾、久坐民眾屁股的血液循環不佳,建議每坐1小時要走路10m,即便很輕微,也應養成活動身體的習慣。

此外,若天冷時長時間在戶外,則可使用暖暖包溫暖腰部,有效率地防止身體虛冷。平田雅彦說明,天冷時因身體冷,導致肛門附近的血液流動惡化,引起發炎症狀就容易導致痔瘡。

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上廁所流血都由痔瘡造成,由於也有大腸癌或其他嚴重疾病的可能,當民眾出現類似痔瘡的跡象時,應先前往醫院請醫師判斷。而在確診痔瘡後,醫師也會判斷是否需開藥協助。

岩田誠一郎說明,他除了請痔瘡患者調整生活習慣外,也會依照情況開藥,比方說,若是便秘患者,會開能讓大便順暢的藥物,若是容易拉肚子的民眾,則會開防止腹瀉的藥物。因此,民眾感到痔瘡時,先請醫師評估較妥。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痔瘡可自行痊癒?養成8大習慣,9成患者不用手術!這招每天起床要立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