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台灣「生命之樹」的熱情不延期──寫在「知識跨年饗宴」改期

編按:「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籌劃2020年最後一天、12月31日推出第一屆「知識跨年」聚會,卻因疫情而延期至2021年4月17日。儘管改期,但原定發表專題演講的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堅持熱情與努力不應延期,立即修改講稿,呼籲大家以「開拓者」自居」,共同壯大「台灣生命之樹」。

(一)選擇人跡稀少的路

我一生只做一件事:傳播進步觀念;鼓吹它落實生根。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籌劃2020年最後一天12月31日推出第一屆「知識跨年」聚會,把「歡樂」的新年晚會(New Year Party)變成一個「新境界」聚會(New Frontier Party),主題是「知識」與「學習」。

因疫情考量,臨時延期。看到應邀二十餘位演講者及演出者的專注及數十位同事日以繼夜的策劃,心中出現天人交戰下的痛苦決定。原本打算在在跨年倒數計時,我會呼籲:大家要以「開拓者」自居,擁有「墾荒者」的精神,「先行者」的視野,「學習者」的決心,共同壯大台灣的「生命之樹」(見附圖)。

美國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有一首傳誦當代的詩:The Road Not Taken,最後二句中譯文是:

我選擇了人跡稀少的一條路,

從此到達了完全不同的終點。

這個聚會中,要把台灣帶到一新的方向,尋找台灣社會的「開拓者」(trailblazer)。「開拓者」是美國Salesforce的創辦人貝尼奧夫(Marc Benioff)所寫一本新書書名。

(二)無數的你們與我們

那麼到底誰是「開拓者」?根據作者貝尼奧夫:「開拓者」是一群想要學習,想讓世界更美好的人,他們勇於探索,他們渴望創新,他們喜歡解決問題,也樂於回饋他人。

讓我對「開拓者」稍加引伸:

「開拓者」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們要發掘,要培養,要磨練。

「開拓者」要有「墾荒者」的膽識:不怕風雨,不怕困難,追求無限的可能。

「開拓者」要有「先行者」的抱負:不甘於小成,不故步自封,創造每一個機會。

「開拓者」更要有「學習者」的毅力:能與時俱進,吸收新知識,尋求新方法。

我們不要自謙,我們要自許今天每一位都是「開拓者」,他們就是為台灣進步投入奉獻努力的人,也就是無數的你們與我們。

(三)集中力量壯大台灣「生命之樹」

我們共同的志業是要台灣這一棵「生命之樹」更壯大堅實。這當然要做很多費心費力的工作。

1949年,自己十三歲到台灣,看到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景象,今天的台灣已提升到小康的現代社會。但是以先進國家為標竿,我們台灣,還是重大建設不足。概括地說:台灣的國際競爭力、軟實力與吸引力還是不夠。

「開拓者」的願望是透過「民間的力量」與「前進的思索」,凝聚社會向上的浪潮,加速進入文明社會。它的基礎是這些力量與思索要跨族群,跨黨派,跨世代,跨私利。

凡是對台灣社會長期發展有利的觀念與政策,一起來推動。它包括了人才的培育、創新的鼓勵、正義的落實、貧富差距的改進;也包括了要走向創造就業、擴大稅基、節能減碳、兩岸一起興、共擁中華情等等,這才能使我們二千三百萬人的家園變成更文明、更進步。2021年台灣每人所得跨越三萬美元時,我們會更充滿自信。

高希均教授提倡以十個觀念,來壯大「台灣生命之樹」。遠見資料庫。
高希均教授提倡以十個觀念,來壯大「台灣生命之樹」。遠見資料庫。

高希均教授提倡以十個觀念,來壯大「台灣生命之樹」。遠見資料庫。

(四)奮鬥的機會在我們手裡

我一生是個「書生」─為書而生─自己的生活與生計就環繞著這六件事:讀書,教書,寫書,選書,出書,推介書。

我提倡「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

書本、知識、學習三者彼此相輔相成;他們可以來自紙本、手機、網路、演講、視訊…….。這些傳播知識及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正反映出全球化中進步的社會。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告訴後代子孫:

有困難,就要克服;有國難,就要團結;

國家的命運,在我們心裡;奮鬥的機會,在我們手裡。

雖然這個知識跨年聚會,已決定改在2021年世界書香日前夕四月十七日舉辦;但為壯大台灣「生命之樹」所需要的熱情與心血不能延期。

─2020-12-31 台北─

(作者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