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崗營區功成身退 轉型公園保育生態

記者孫建屏/專題報導

壽山,因多年的軍事管制,為近百年來工業都市昌盛的發展,留下難能可貴的「鐵肺」,保護了這片擁有豐富資源的大自然瑰寶,曾是國軍駐守的壽崗營區,在褪去軍事運用的價值後,已新生為淺山型國家自然公園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和永續發展的重要基地。

位在高雄市鼓山區壽山南段山腰的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由壽崗營區改建而成,此地先後有陸軍、空軍、軍管區南區後備司令部使用,管理處入口對面不起眼的角落,由國軍前1575部隊敬獻的「我愛鼓山,我愛壽山」小型牌坊,銘刻營區的歷久滄桑。

外觀以左營舊城發想 功能多元

國軍組織調整後,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接手整建,並隨籌備處升格為「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於民國107年7月開幕啟用,嶄新園區以低矮建築量體、暖黃色牆面融入當地的綠意,看似神秘,卻又隱身在自然之中,相當符合「自然公園管理處」組織使命和特性。

園區由遊客中心、行政中心與保育研究中心建築群組成,建築外觀以左營舊城為發想,大量利用改建營區消防水池所產生的廢棄咾咕石,妝點城牆意象。連接遊客中心1樓到3樓的斜坡通道,以舊城門馬道概念化作無障礙通道,並自1樓入口起,分為2樓特展室、3樓多媒體簡報室、4樓資源展示室,頂樓為觀景平臺與祈禱室,並設有廁所、飲水機、哺乳室以供使用,也有輪椅借用服務,功能便民、完整。

推出主題特展 全面探索史蹟

除2樓不定期推出主題特展、3樓定期播放自然生態影片外,常設展的4樓資源展示室,分成淺山生態、壽山地質、歷史風華、壽山百年風華劇場等4大區域,透過裝置藝術、文物展示、互動式體驗、數位影音,引領民眾從地質、人文、生態、保育的不同面向,了解公園涵蓋的半屏山、龜山、壽山、旗後山所屬範圍,解說人員和志工更是親切地為遊客提供服務。

登頂眺望,近處的哈瑪星街區、高雄港,以及對望的旗津、旗後山,再到遠處的大武山群嶺,城市美景和山港風華足以讓人盡收眼簾。

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前身為國軍壽崗營區,如今已新生為淺山型國家自然公園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和永續發展的重要基地。(記者孫建屏攝)

園區對面留有國軍前1575部隊敬獻的「我愛鼓山,我愛壽山」小型牌坊,銘刻營區的歷久滄桑。(記者孫建屏攝)

園區建築外觀,以左營舊城為發想,大量咾咕石妝點出城牆意象。(記者孫建屏攝)

細觀咾咕石的牆面,還能發現海中生物的化石。(記者孫建屏攝)

遊客中心入口以「壽山印象」插畫,展現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資源概念。(記者孫建屏攝)

模擬壽山自然環境的峽谷,是由工作人員親自至現場以FRP塑模,自然而逼真。(記者孫建屏攝)

透過化石、標本和模型的展示,展示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歷史及資源。(記者孫建屏攝)

順遊周邊景點

交通資訊

◤減塑一起做 環保杯這裡挑◢
大容量冰霸杯 超強效保溫推薦
熱銷排名手搖隨行杯 買1送1
星巴克最新杯款 這邊通通有
網推高CP值保溫杯 四季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