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端午/汝青

汝青

關於端午,總有說不完的話題。既是對愛國詩人屈原的崇敬與懷念,又涵蓋先秦其他幾段傳說。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多在文化厚重的中原或江南傳播。也許,端午的由來且為後人杜撰,實則遵循上古逐漸演變形成。不過人們還是認同美麗的傳說,中國傳統節日,大抵如此,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們與詩人似曾相識,而光陰卻著實間隔了兩千年。

鄉間小鎮,因地而異的端午節,融入了更多本土元素,已然為變化後的折中。時至今日,有些偏離了端午的本真,只是當做一個尋常節令,於此放飛心情。恒久不變的永遠是祈願與祝福,至於其他卻很少有人提及。關鍵是給平靜生活,蕩起一層漣漪,注入一點微瀾。

糯米與粽葉,只是近些年才有的食材。而野外的艾草,倒是比比皆是,既方便又易得,也往往被人們神化,並賦予它諸多本事。艾草代表廣招百福,借助其解毒驅邪之功效,常被人們懸於門楣,權當鎮守門庭之器物。

早年既然沒有粽子,那麼就用白麵蒸出許多造型奇特,寓意深刻的饃。沒有龍舟競渡,沒有竹筏漂流,只好迎著晨曦到江邊踏青,採集新鮮艾葉或折柳三兩枝。有人早早煮好雞蛋,具體意欲何為,不得而知。白娘子誤喝雄黃酒現了原形,這酒雖然功夫了得,辯得了人妖,卻辯不得忠貞善惡,終因這般而不受待見。既然鮮有飲者,那就老白乾吧。至於五彩葫蘆五彩線,想必還是祈求神明周全,佑護平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端午節,它是華夏民族的一個文化符號,或精神傳承。中國這麼大,地域這麼廣,有南北習俗南北味,當屬正常不過。而這種民族精神,則是大家所共存的。

五月端午,地表上黃綠相間,初夏淺淺的綠意,遠未遮擋住角落裏的枯黃。久違新綠的人們,遇見一線生機一次夏天,足以讓你賞心悅目。反季節果蔬,尚可南菜北調,而時節是無法調換的,只好尊其自然。青綠雖然不常有,但思維中的唯美信念,卻始終不渝。

夏曆午月總關情,北方一隅的白城大地,早已從蟄伏中蘇醒。這一天,端陽與遲來的新綠相聚,共赴孟夏之約。風從崗上來,越過杏樹川,輕風微撫著塞外黃花。被其北國風情深深感染的你,盡情揮灑心中的愉悅與美好。可以斷想,這是時光的約定,端午節,攜汨羅之江韻,楚辭之離騷,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