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扇情/李同林

李同林

夏日裏的一把扇子,讓我想起這個夏天的浪漫美景,尤其在我們鄉下。美似乎無處不在。時間如飛,進入夏季六月,恰逄鄉村麥收時節,大地一片金黃,麥浪隨風起舞令人心馳神往。夏至時節,一場雨過後,彩虹橫掛天地,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眼前一亮。待傍晚時分,一輪明月掛在天上,那朦朧的月光似乎帶著一股股涼意,隨著蛙聲的鳴叫撲面而來,讓我瞬間浮想聯翩,穿越在古今仲夏的浪漫詩意之中。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在《長夜歎》中描寫仲夏之夜納涼時的情景,詩人感歎夏夜之苦短,在迷人的月光下,微微的涼風吹拂,偶見夜飛的螢火蟲到處飛揚時的美景,令人頓感夏夜迷人和清涼。

炎熱的夏夜,酷日難耐,詩人杜甫在納涼之時,在月光下仍然感受到生活之美和詩意浪漫。可見詩意的人生,古己有之且無處不在。

記得幾年前去南京旅遊,也是仲夏時節,夜晚時分,隨友人在秦淮河岸邊散步,我們邊走邊談,友人說天氣太悶熱,隨手送我一把“金陵摺扇”讓我自個涼爽,還笑著說:“金陵摺扇,和蘇州檀香扇、浙江黑紙扇、廣東葵扇是中國四大名扇之一……”

關於送別人扇子的習俗和含義我百思不得其解,上網一查,竟然說法很多:

說法一:因“扇”與“善”同音,寓意“善良”、“善”,是作為禮品贈送朋友的最佳物品。

說法二:扇子有‘散子’ 含義,一般婚禮,以及求愛,都會送一個製作精美的扇子,早生貴子,開枝散葉。

說法三:民間,扇子還作為吉祥物用來避邪,定情等。浙東一帶,女人出嫁後的第一 個端午節,娘家必須派人攜帶各種扇子探望女兒。

說法四:在明朝以前扇子主要是男人與男人之間贈送,扇子的文化寓意主要是表達親密的友誼,特別是同窗分別時的紀念用品,在扇子上寫上祝福的話。但在進入明清之後,扇子成為男性贈送給女性的物品之一。往往作詩作畫抒發情感!

說法五:摺扇因可折疊,方便隨身攜帶,流傳最廣,在古代幾乎人手一把。摺扇開合自如,逍遙的象徵。

想不到一把小小的摺扇,竟有如此深厚的民俗文化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

據史料記載:摺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在宋元時代扇子有了突破性的變化,摺扇的產生,改變扇子不易攜帶的缺點。據傳最早乃虞舜所制,但具體的歷史起源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扇子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最早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製成,後來逐漸演變成用竹、木、紙等材料製成。到了唐代,扇子開始用於遮陽、納涼、驅蟲等用途。到了宋代,摺扇開始出現,改變了扇子不易攜帶的缺點。到了明清時期,摺扇成為了一種非常流行的扇子,被廣泛使用。

這個仲夏之夜,我依然漫步村野納涼,手持一把摺扇,隨手一掀,快樂無邊。借著路邊明亮的燈光,摺扇上草書的詩句仿佛間隨風飄響,令我一下子想起詩與遠方,想起2000多年前,盛唐詩人杜甫筆下的夏夜漫漫和羽蟲飛揚。我喜歡獨自在仲夏之夜倘徉,聽蛙叫蟬鳴、和小橋流水的聲音,看眼前的螢火蟲飛來飛去,讓我想起很多美好的的人和事。因為我喜歡夏天,喜歡聽夏夜花開的聲音,更難忘南京朋友送我的那把“金陵摺扇”。讓我銘記人世間純真的友作情和快樂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