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補水學問大 醫:別等到口渴才喝水!

蔡庭語/綜合報導

「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在這暑氣逼人的夏天,水分的補充更顯重要!但你真的懂喝水嗎?天熱喝水有助排汗散熱,但喝什麼、怎麼喝學問大! 醫師建議,千萬別等到口渴才喝水,盡量待在室內或是陰涼的地方,如有小便顏色深、口渴或手背皮膚皺等症狀,都是身體缺水警訊。

連日高溫,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7月1日至25日全台熱傷害就醫人數已多達595人,超越去年7月整個月的423人。

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簡定國表示,在炎熱的環境中,皮膚會透過排汗來較快的降低體溫,若體內水分不足恐無法正常排汗,除了影響散熱功能,脫水後血管中的血液也會變濃稠而增加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另外,簡定國主任提醒,在38-40度高溫中,最容易造成熱傷害,從起初輕微的頭暈、噁心想吐,到後來會漸漸沒食慾、心跳呼吸加快、全身無力、口乾舌燥,在不知不覺間變嚴重,最後演變成中暑、暈倒,但因最近碰到疫情的影響,症狀可能會被搞混,還是建議民眾如果有狀況發生,盡快就醫,避免延誤看診。

簡定國主任提醒,多注意不要待在環境溫度太高或是悶熱潮濕的地方,排汗效果較不佳,中午12點至下午3點太陽最大的時候盡量待在樹陰下活動,如去運動建議在2-3小時前先多補充水分,運動中每隔10-20分鐘左右補充一次,讓身體保持適量的水分,平時約1-2小時補充一次就好,一天至少喝1500CC為最佳。

在這種炎熱的夏天中,簡定國主任表示,盡量避免含糖、咖啡因和酒精的飲品,還是建議喝10-15度的涼開水是最快能被身體吸收的,醫師也特別提醒大家,真的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適時的補充水分才是最好的。

更多相關新聞
全球就像大烤爐 照片揭示地球現在究竟有多熱
隨身電扇千萬別對著臉吹 眼科醫警告:短短1分鐘就會破壞角膜
高溫假、高溫津貼立法難度高 防熱傷害「需自主應變」
地球發高燒 阿爾卑斯冰川急消失 60年最糟
乾旱警報 英國因應缺水危機實施「軟管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