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明報到!創228年來最早 天文館曝提早原因

今年夏至時間為228年來最早夏至。   圖:翻攝自台北市立天文館官網
今年夏至時間為228年來最早夏至。 圖:翻攝自台北市立天文館官網

[Newtalk新聞]

一年一度的夏至在明(21)日報到,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在天體運行與曆法規則的影響下,夏至在每年的時刻都略有不同,今年根據精算,2024年夏至時刻為6月21日4時51分,是自1796年之後,228年來最早的一次,同時天文館也透露今年夏至提早原因。

天文館說明,夏至在天文學上是指太陽運行至黃道90度的時刻,為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日,在天體運行與曆法規則的影響下,夏至在每年的時刻都略有不同,通常在6月21或22日。根據台北天文館的精算,今年夏至時刻為6月21日4時51分,是228年來最早的一次。

至於夏至提早原因,天文館表示,時刻在規律中有著複雜的變化,由於太陽每隔大約365.2416日會通過夏至點,比平年的365天略多一些,因此夏至時刻每年都會延後約6小時,但閏年時因為多出2月29日,所以反而會比前一年提早約18小時,今年2024年即為閏年,再加上其他複雜的曆法修正規則,使今年出現了兩百多年來的最早夏至。另「歲差」這種週期約2萬6,000年的地球自轉軸指向旋轉效應,則使夏至點長期逐年西移,夏至時刻也越來越早。

天文館說明,一般常認為「至」是「到達」,而將夏至解讀為夏天到來,但事實上「至」為「極點」,夏至指的是夏季正午的太陽達到最高點。而北半球的夏至是一年中正午時太陽仰角最高、白晝最長和夜晚最短的日子。若以台北為例,夏至白晝長達13時42分,比冬至時的10時34分足足長了近3小時,在北回歸線通過的嘉義水上和花蓮玉里等地,夏至正午還會出現「立竿不見影」奇觀。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夏至未到!高溫已飆36度 專家:正式轉為典型夏季天氣
博愛座爭議頻傳!衛福部擬擴大使用對象 交通部:配合修法

1651年至2150年夏至時刻變化圖。   圖:翻攝自台北市立天文館官網
1651年至2150年夏至時刻變化圖。 圖:翻攝自台北市立天文館官網

看更多節氣「夏至」相關影音:
夏至炎熱易中暑 林可彤示範瑜伽魚式、腹式呼吸、靜坐 三分鐘健身操冷靜身心回復平衡
夏至養生食補這樣吃 香菇紅棗蓮子燒雞降心火養心神
夏至養生食補這樣吃 腐乳牛肉空心菜 健脾袪濕清熱解毒
芒種濕熱消化不良 林可彤示範瑜伽脊椎扭轉式、抱膝式、弓式 三分鐘健身操幫助腸胃蠕動
芒種養生食補這樣吃 海鮮鳳梨炒飯酸甜解膩高顏值上桌
芒種養生食補這樣吃 泰式海鮮黃瓜 藿香清涼預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