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本土元素款宴外賓 火龍果烏魚子炒飯飄香

(中央社記者吳昇鴻台北8日電)外交禮儀在國際社交場域十分重要,而要做好「舌尖上的外交」,餐桌上的巧思及菜色是大學問。外交部禮賓處透露,外賓飲食習慣多樣,必須具備臨場反應並掌握對方喜好,例如將在地元素融入料理,火龍果烏魚子炒飯上桌,就是讓外賓對台灣留下好印象的方式之一。

近年台灣在國際上能見度大增,許多國家政要接續訪台,面對來自不同地區的外賓,肩負掌理接待事宜的外交部禮賓處,不僅要顧及外交儀節,款宴餐桌上的菜色更要賓主盡歡。

外交部禮賓處交際科長郭芳吟告訴中央社記者,為了展現對外賓的重視,禮賓處秉持「細心、大心、創新」態度執行任務;以細心考量為例,長桌較圓桌更具完整空間可促進賓主互動交換意見,因此近年較常使用長桌宴客。

至於何謂「大心」,郭芳吟笑說,外賓飲食喜好不一、習慣多樣,仰賴「心臟夠不夠大顆」,面對各種狀況的臨場反應都是需面對的課題,例如臨時得知有吃海鮮素(只吃魚、蔬果)的客人,對方餐點就得特別安排。

如何做到創新,郭芳吟表示,讓外賓對台灣留下印象的重要方式,是在料理中導入在地食材,同時也須考量對方飲食習慣,例如來自拉美的訪賓要吃全熟牛肉,如何做得好吃又兼顧「賣相」,烹飪方式就是關鍵。

她舉例,像是肉燥油蔥酥米糕、迷你紅龜粿、火龍果烏魚子炒飯等,在料理中增添台灣本土特色的菜品,都頗受外賓好評;不過,菜色仍要以賓主座談方便為主,須額外花費時間處理的餐點、則要避免。

除了提供食材、想辦法讓外賓來一場「味覺與視覺饗宴」,禮賓處也會掌握外賓回饋。郭芳吟舉例,水果方面,許多外賓對蓮霧(wax apple)感到好奇,認為蓮霧外觀像蘋果,口感卻明顯不同,因此若是盛產季節,禮賓處會預做準備;而熟食方面,石斑魚料理的接受度最高,成為宴客中最常見菜色之一。

郭芳吟笑說,有些「立意良善、執行困難的食材」就要避免再度使用,例如流沙奶黃包或芝麻包會「爆漿」,當外賓在未知包子內餡狀況下,邊吃邊談話、可能被食物燙到變得狼狽。

談及何種飲食習慣較具挑戰,郭芳吟說,要找清真認證的料理需花功夫,包含烹煮方式、器具都是需要顧及的環節;若是遇到穆斯林齋戒月,郭芳吟分享相關經驗指出,禮賓處曾視外賓需求提供空間進行禮拜,並在享用晚餐前提供椰棗乾果食用,盡可能做到賓至如歸。(編輯:謝佳珍、楊凱翔)11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