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人奪金是誰的驕傲?

(圖/中時奧運採訪團)
(圖/中時奧運採訪團)

中華民國的運動選手參加巴黎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羽球男雙領域由「麟洋配」勇奪金牌,完成奧運羽球史上首對完成衛冕的男子雙打組合,尤其現場來自海峽兩岸的觀眾合唱國旗歌,人群裡頭李洋的母親林莉娟女士同樣跟著大聲唱。李洋的父親李峻淯先生看著轉播畫面激動表示:「終於幫中華民國拿到一面奧運金牌。」隨著聲音迴盪繞梁,網路觀眾都跟著唱,無不感動得熱淚盈眶,更激發新一波的愛國情懷。

最特別的事情莫過於李洋與王齊麟兩人的父親都是退伍軍人,都出身於外省族群,兩人的祖籍都是福建省泉州市。兩人的父親在賽前與賽後發表的言論,都具有深刻的警世意義。李洋每一支球拍都是由李峻淯親手穿線,裡面藏滿父親的愛,他平日不斷提醒李洋說:「永遠不要忘記我們的根在哪裡。」這對父子世居金門,其堂號隴西,按祖譜追溯是唐高祖李淵的子孫,這是父子念茲在茲的生命源頭,因此李峻淯總會跟李洋耳提面命:「你是金門子弟,你的祖先來自大陸。」

王齊麟的父親王偉建先生,台灣光復後因父親渡海來台發展,使得王偉建早期住在中興新村,有著極其濃厚的中華民族意識。

翁曉玲立委得知「麟洋配」獲得奧運金牌,立刻在臉書發文說是「台灣之光」,並在微博發文說是「中國人的驕傲」,卻被網路圍剿。當「麟洋配」拿到奧運冠軍,為何某些台灣人只准將這項榮耀視作「台灣之光」,卻不肯當作「中國人的驕傲」?李洋與王齊麟都是外省人,他們的家庭認同從來都是「中國人的認同」,結果外省人平日是被某些人喊「滾回大陸去」,怎麼甫獲得冠軍就自動被歸類成「台灣的驕傲」了?更不要說李洋還是金門籍的外省人,他的家鄉認同在金門,多年來持續捐款支持金門的選手打羽球,地理上的金門人什麼時候自動就被歸類成地理上的台灣人呢?

我們無法否認李洋與王齊麟都出生於台北,戶籍同樣在這座城市,因此當他們共同獲得羽球男雙領域的奧運金牌,這會是「台北人的驕傲」,這就是台北市長蔣萬安想要設立「麟洋路」的原因。但當兩個祖籍泉州的外省人獲此殊榮,這同樣是「泉州人的驕傲」。「麟洋配」能不能既是「台北人的驕傲」,又可視作「泉州人的驕傲」呢?當然能,因為人的自我認同具有多重性,戶籍與祖籍這兩者的認同並沒有衝突,從中華文化的角度來看都是「中國人的驕傲」,這就是「麟洋配」兩位外省人身上流露出的特點,並且只有外省族群纔能將這些乍看不同的元素兼容並蓄於一身。兩人長期合作無間,不只仰賴運動技能的鍛鍊,更有賴於價值理念的符應,如果我們生活在台灣,卻不能意識到「麟洋配」反映出的文化深意,我們就很難真正完成台灣社會本來該有的族群合作與族群共容。

「麟洋配」當然更是「中華民國的驕傲」。然而,只有台灣各大族群都願意將外省人同樣視作台灣人,則「麟洋配」纔會自然而然變成「台灣之光」。更重要的事情:當「台灣人」被窄化成只有「台灣獨立認同者」纔會是台灣人,而不能被「中華民國認同者」當成自己生活在台灣社會的事實認知,則「麟洋配」就無法變成「台灣之光」了。因此,我們需要有更多像是翁曉玲立委這樣的閩南人與外省人,從整個中華民國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更需要擴大胸懷,培養出更多來自台灣的運動選手具有「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的風度,與大陸的運動選手攜手共創「中國人的驕傲」。(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