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看法:短中性、長利多

工商時報【張志榮╱台北報導】 台塑啟動交棒,家族成員6月1日起退居管理中心,外資法人昨(18)日樂觀其成表示,台灣家族企業比例太高,台塑集團此舉有助於公司治理的提升,對集團來說「短中性、長利多」,惟最終仍須回歸產業基本面,今年塑化業景氣基本上不會太差。 歐系外資券商主管指出,台塑集團「7人決策小組」近幾年看起來運作得還不錯,也協助集團度過許多難關,但即便如此,還是落得外界「家族治理」的口實,這次王家4人再度啟動交棒機制、退居「行政小組」,某種程度上應該可以杜外界悠悠之口。 前外資券商分析師葉昌明指出,對國際機構投資人來說,台塑集團也許是全球經營績效最佳的廠商,但長期來說仍有兩項指標待改進:一是家族治理色彩相對於亞太區其他塑化廠來得濃厚;二是這幾年礙於台灣環評,只能選在國外擴產,速度緩慢。 葉昌明指出,按邏輯,國際塑化族群的產能與市值走勢大多成正比,如何擴增產能,對台塑集團來說是一大挑戰,現在就等明年美國德州頁岩油產能開出來,將可作為接下來股價持續攻堅的利多題材。 葉昌明表示,近期台塑集團股價波動幅度較大,在於國際油價回檔修正,造成外資圈陸續針對獲利預估值進行調整。不過,對國際機構投資人來說,考量到台塑四寶下半年營運展望還不錯,以及高達5%至6%的現金收益率等因素,底部應該會有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