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市場邁向M型化 錢越來越難賺!歐美四大外送平台持續虧損中

外送平台競爭越來越激烈,疫情期間外送平台訂單大爆量,不過疫情過後成長趨緩,消極用戶同步增加中,產業分析師指出,外送市場正走向M型化。而在歐美四大外送平台業者,從上市以來,已經累積營業虧損超過200億美元。

圖/TVBS
圖/TVBS

外送員高先生:「剛剛是2點57分,現在3點10分,大概等了13分鐘,然後接到這一張訂單,而且我接到單,我還要去取餐再送餐,送完餐大概又等於半小時就這一張了。」

現在跑外送真的不好賺,疫情期間外送員增加,但解封後外送員不減反增,短短4年暴增3倍,突破18萬人,只是如今需求降低,接單量下滑嚴重。

外送員高先生:「如果說以一個小時來說,可能以前如果,你熟悉台北的路況的話,那你一個小時跑個三到五單,可能是沒什麼問題,那現在這種狀況的話,你剛進來的行業的人,可能搞不好一小時兩單、一單都有可能。」

前幾年因為疫情,許多店家靠外送平台維生,但台灣目前主流外送平台抽成不便宜,平均每單抽成30%到35%,還會酌收平台上架費、使用費等等,種種支出對店家來說,是不小負擔,有的選擇不繼續配合,間接影響外送員的接單量。

外送員高先生:「有很多店家他可能就覺得說,那我不要配合那他的,他在APP上面的曝光度就降低,那他的單量就下降,對我們來講當然我們就,我們單量就變少。」

翻開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發布的外送調查,2023年和2022年相比,外送平台使用人數少了約2.3%,使用者中訂閱會員,小幅成長5%達38.5%,產業分析師胡自立指出,雖然整體訂閱會員有增加,不過消極用戶也同步增加,外送市場正走向M型化。

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一般的用戶可能會整體會有一些減少,因為可能有少部分的用戶,他們還是比較習慣,回到實體去進行消費,但是如果已經養成習慣使用,甚至是由訂閱外送服務的會員,其實他的整體的一個消費金額、購買的品項,其實就是會更有的消費力。」

全球外送行業興盛,然而想獲利並不容易,疫後訂單逐漸回復到疫情前水平,積極用戶持續使用服務;但消極用戶,叫外送的動機消失,回歸實體消費,歐美四大線上外送平台業者,從上市以來,合計營業虧損超過200億美元,胡自立分析,外送平台的行銷費、外送員的配送費和營運費逐年在增加,甚至高過於整體營收,營運上肯定更加吃力。

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這幾家業者,他們在相關的成本,普遍都還是居高不下,所以相關的費用會導致,大家會必須要花費更多的資金,來確保自己在市場上面的一個競爭的地位,那這樣的情況底下反而會呈現出雖然外送業者可能營收還是有增加,但是他們的營業的虧損,還是有持續的在累積下去。」

外送平台投入的行銷資源比想像中還多,但彼此間的營運模式沒有太大差異,專家指出,外送平台可以把重點放在會員經營,運用生成式AI優化會員體驗,並提升商家數位應用能力,同時衍生更多加值服務,有利於增加訂單和營收。

商研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所長朱浩:「店家也會考慮,他要運用到這個外送平台,他能夠增加的營收,有增加多少,如果他因為運用外送平台,他增加營收更多,那當然他就願意多付一些錢,那外送平台在,比方說在提高,他的相關的手續費的時候,或者相關費用的時候,店家比較容易接受;反過來如果他外送平台,對於消費者的服務也增加,那麼消費者他其實也願意多付一些相關手續費,甚至於是小費,當然這個時候,外送平台就可以,能夠因為他的加值服務的提供,讓店家跟消費者,他這個相關的水準或滿意水準能夠提高,他才能夠增加他的營收。」

外送平台競爭激烈,業者若想追求營運成長,應採取差異化、多角化經營策略,才能在競爭激烈美食外送市場,持續站穩腳步。

更多 TVBS 報導
1盒1袋鹽酥雞外送900元 消費者:太久沒買變貴了嗎
缺一杯奶茶!老闆硬喊「送就對了」 外送員一看點餐系統秒愣
Uber吃下熊貓!外送員樂喊1事「終於可以統一」 同行反嘆:倒楣
Uber Eats併購熊貓!鄭運鵬籲政府:別只找鬍鬚張喝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