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長吳釗燮出訪波羅的海地區 歐洲智庫學者:這3國行為傳遞2個訊息

我國外交部6日宣布,外交部長吳釗燮前往訪問波羅的海3國,分別出席當地智庫舉辦的研討會,而愛沙尼亞外長薩克納日前表示,準備好接受台灣開設代表處。歐洲政策分析中心研究員盧卡斯撰文強調,波羅的海國家的行為傳遞出制止中國阻撓他國與台灣發展關係,以及為台灣安全奮鬥的重要訊息。

拉脫維亞是我國最早設館的波羅的海國家,2021年在立陶宛開設代表處,且以「台灣」(Taiwanese)為名稱,而薩克納(Margus Tsahkna)3日表明,已準備好接受台灣開設經濟文化代表處,不過我國外交部4日回應,目前仍在討論階段,尚未達成共識。

對於吳釗燮到愛沙尼亞出席國際防衛及安全中心(ICDS)研討會,薩克納當時回應,「沒看到可反對他來的情況」,強調吳釗燮並非由愛沙尼亞政府或閣員邀請,因此在與台灣無政治關係的情況下,不會和他會面。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也說,不認為此事會影響與中國溝通天然氣管線被破壞的調查。

<cite>愛沙尼亞外交部長薩克納。(資料照,AP)</cite>
愛沙尼亞外交部長薩克納。(資料照,AP)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6日刊登盧卡斯(Edward Lucas)的文章,直言應對愛沙尼亞和台灣的關係保持關注,「就算只是象徵性地打破北京當局禁忌,也是增加西方信譽」,並稱8日登場的ICDS研討會上,具吸引力的將是吳釗燮的演說,因為他來自被世界大部分國家視為「政治賤民」(political pariah)的地方。

愛沙尼亞前外長、現任國會議員的瑞恩薩魯(Urmas Reinsalu),以及8月才訪問台灣的愛沙尼亞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米克爾森(Marko Mihkelson)均會在ICDS研討會發表演說。盧卡斯提到,中國認為台灣是叛亂省分,且是1949年以來的未竟事業,「這並不重要」。

台灣成他國對中政策試金石

盧卡斯說,許多國家對於歷史和地理都有奇特的想法,反問是否試過解釋英國、大不列顛、聯合王國之間的差異?「(中國)大陸政權可把『一個中國』政策當成不重要、私人的外交怪癖」,他表示,「這樣其他國家和台灣的關係就能像台灣和新加坡一樣友好、有成果,但無趣」。

<cite>我國和立陶宛國旗。(資料照,柯承惠攝)</cite>
我國和立陶宛國旗。(資料照,柯承惠攝)

盧卡斯指出,中國不只經常威脅台灣要武力統一,還堅持各國必須遵守其反對把台灣視為既存政治實體的奇特規定,代表任何把台灣當成國家的公開描述,都會遭到中國強烈抨擊,就連網站下拉式選單都不放過,只准許列出「中華台北」或「中國台灣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這不單是惱人的跋扈行為,還把台灣當成其他國家對中國政策的試金石」,盧卡斯稱,這傳遞出弱點,即與台灣有任何接觸就會激怒中國,但部分國家的有堅定原則和膽量的領袖抓住機會,像是2019年時任捷克布拉格市長賀吉普(Zdeněk Hřib)廢除該市的「一個中國」政策。

2016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度訪問捷克,與時任捷克總統澤曼(Miloš Zeman)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布拉格與北京同時締結姊妹市,但該協定第3條明文:「布拉格市政府承諾,繼續履行捷克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且承認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ite>2020年1月13日,台北市長柯文哲與捷克布拉格市長賀吉普宣布兩市締結為姐妹市。(AP)</cite>
2020年1月13日,台北市長柯文哲與捷克布拉格市長賀吉普宣布兩市締結為姐妹市。(AP)

賀吉普2019年10月向捷克媒體表示,由於中國不回應移除協定第3條內容,捷克市議會同年10月7日通過提案,表決是否終止與北京的姐妹市關係,不過北京隔2天搶先宣布,布拉格屢屢「干涉中國內政」,雙方發展的政治基礎和前提不復存在,因此解除與布拉格的姐妹市關係。

一些歐洲小國挫敗巨大中國

2019年12月,布拉格市議會無異議贊成與台灣台北締結姐妹市,雙方於2020年1月13日在布拉格市政府簽署協定。另外,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2020年9月訪台,在我國立法院演說最後引用美國前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名言,用中文說出「我是台灣人」

甘迺迪1963年在德國西柏林演說,喊出「我是柏林人」,以此表明反對共產主義、支持自由民主的立場。吳釗燮6月到捷克參加2023歐洲價值高峰會(European Values Summit 2023),並聆聽捷克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致詞,寫下台灣政府官員與捷克國家元首在同場合的紀錄。

<cite>2023年6月14日,捷克總統帕維爾在2023歐洲價值高峰會發表開幕致詞,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左2)在台下聆聽。(AP)</cite>
2023年6月14日,捷克總統帕維爾在2023歐洲價值高峰會發表開幕致詞,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左2)在台下聆聽。(AP)

「立陶宛接棒於2021年(和台灣)在維爾紐斯及台北開設實質大使館,惹怒中國政府」,盧卡斯表示,「每個案子都讓北京當局大發雷霆。不過生活要過下去」。他指出,愛沙尼亞作法相對謹慎,吳釗燮不會和愛沙尼亞部長級官員有正式會面,台灣要開設的代表處也不會像在立陶宛的一樣使用「台灣」名稱。

盧卡斯直言,整體局面相當清楚,即一些歐洲小國已挫敗巨大的中國,其迫使全球杯葛與台灣有政治往來的企圖失敗,且這有2個影響,其中之一是鼓勵其他國家要更有膽量。他引述米克爾森說法稱:「現在有很多的訪問,至少在國會層級,(中國)他們不可能窮追所有人、所有事。」

另個訊息則是讓美國知道,至少有些歐洲國家對世界局勢很清楚。盧卡斯稱,霸權、難以探測的中國黨國體制是美國決策者最大的長期麻煩,而台灣安全事立即問題,並表示透過強化務實與象徵性聯繫,歐洲盟友正傳遞「這也是我們的戰鬥」,直言這不單是熱愛自由的國家所做正確的事,同時也提升在需要時獲得美國幫助的機會。

吳釗燮6至12日造訪波羅的海3國,其中7日在拉脫維亞國際事務研究所(LIIA)演說,隔天在ICDS演講,之後出席在立陶宛舉辦的「民主之未來」(Future of Democracy)高階論壇。這3國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8月才聯合訪台;立陶宛國會議長希米利特(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則於10月訪台。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