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點經濟,少一點政治:兩岸民眾之福

兩岸關係、兩岸、台灣、中國、中國大陸、大陸、外交(圖片來源:Getty image)(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大陸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於11月15至18日,邀請兩岸學者於上海舉行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是「推進兩岸和平發展加深兩岸融合」,但與會人士關注的重點,卻是明年的臺灣大選,以及選後的兩岸形勢發展。

與會的兩岸學者都不願對選舉結果遽下定論,畢竟臺灣的政治氣候就似「晴時多雲偶陣雨」,很難貿然做出判斷。例如,誰都沒有想到去年九合一選後,國、民兩黨的民意支持度,會出現這麼大的變化。僅管如此,對岸學者對於若蔡英文勝選連任對兩岸關係可能造成的影響,大都持悲觀的看法。其中一名重量級智庫人士,就把蔡英文從「漸進臺獨」轉向「激進臺獨」的可能性,視為臺海局勢面臨的一個「主要風險」。

對岸以「統獨二分法」來研判選後兩岸形勢,就如同臺灣內部有人拿「親中抗中」來爭取選票一樣,都忽略了經濟這個重要的基礎因素。回顧兩岸關係的發展,民生議題是兩岸從對抗邁向互動的觸媒。1979年元旦,中共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後,就積極推動「三通四流」;經國先生晚年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後,兩岸經貿往來化暗為明。「在商言商」,過去四十年的經貿互動,為兩岸創造了雙贏的局面。臺商對中國大陸的「四化」,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使大陸累積足夠的實力對臺灣進行回饋,才能陸續抛出31項惠臺措施和26條對臺措施。

同樣的道理,在兩岸關係因政治因素而惡化後,首當其衝的也是經濟領域,臺灣受到的影響最大。要不是李登輝當初採「戒急用忍」、陳水扁把「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改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今天臺灣的經濟實力一定是「大到不容忽視」。

本人應邀參加這次上海的學術研討會,並就「世界百年變局下的兩岸關係」發表引言報告。我認為,中美戰略競爭是當前國際戰略形勢產生重大變化的主要因素,而中美貿易戰則為雙方的戰略對抗揭開了序幕,兩岸關係也因此直接或間接受到影響。對中共而言,2020年是習近平宣示「確保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的目標年」,認為當前中國大陸的「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能否如期完成脫貧目標,不但事關中國大陸經濟能否繼續保持健康平穩發展,還是中共達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更影響習近平執政地位的合法性。

臺灣無法在中美貿易戰中置身事外,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的民意支持度今非昔比,但他競選高雄市長時所喊的「人進來、貨出去、大家發財」口號,仍是民之所欲,是選後任何執政者必須努力的方向。我們注意到,就在臺灣內部忙於選戰的重要時刻,兩岸的企業家也於本月3至5日在南京舉行紫金山峰會。會中針對臺商參與「一帶一路」工程、兩岸共同市場等議題進行研討,也觸及到如何落實31條與26條對臺措施等熱點問題。會議閉幕時,簽訂了47項合作備忘錄。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上台後提出的一項重大倡議,外界認為這是習的戰略構想,具有政治、經濟、外交、宣傳,甚至包括軍事在內的全方位戰略意涵。這項倡議廣受世界各國的重視,大都基於經濟利益的考量,希望搭上「一帶一路」的列車。蔡英文政府或許受到美國態度的影響,始終對中共這項倡議抱持敵意。其實,早在馬政府時代,臺灣就曾提出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簡稱「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的申請,遺憾未被對岸接受,原因當然和政治因素有關。但多數專家同意,臺灣有足夠的條件參與「一帶一路」。例如,臺灣在經濟方面,擁有吸引最優質人才,以及成為東亞下一個經貿中心的基礎建設與基本條件,因為過去六十年來,臺灣在區域建立的綿密商業及人脈網絡,乃是臺灣無價的資產。臺灣位於東亞樞紐,較此區域任何國家在地理上更能掌握商機。

我在研討會中強調,經濟全球化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的衝擊,區域經濟整合的勢頭受到中小國家的注意。不久前在曼谷舉行的東亞峰會,雖因印度的杯葛而未能如期簽訂RCEP,但明年二月完成簽約的可能性很大。

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意願和需求都很強烈,但因受到中共政治性的干擾,臺灣所付出的努力若非事倍功半,就是不得其門而入。本來TPP為臺灣的參與開了機會之窗,但美國的退群行動讓臺灣頓失一股支撐的力量。蔡總統11月14日接見新任日本臺灣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IZUMI Hiroyasu)時表示,臺灣與日本互為第三及第四大貿易夥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勢下,臺日洽談CPTPP正是時機,希望雙方合作能朝此方向邁進。

但臺灣不能只仰望天邊的雲彩,而忽視了眼前的美景。中國大陸仍是臺灣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在研討會上呼籲,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應該創新思路,面臨當前兩岸政治關係和全球經濟環境的挑戰,但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已具備一定的條件,從長期來看,它所擁有的諸多重大機遇將對兩岸關係產生重要的影響。張冠華建議,兩岸應「先易後難」,採取靈活務實的舉措來逐步推進兩岸共同市場。

第一,構建和深化兩岸共同市場的溝通協商機制;第二,探討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方式和步驟;第三,構建兩岸共同治理機制與平台;第四,深化兩岸產業融合發展;第五,在局部區域率先推動兩岸共同市場實驗。

張冠華的建議值得兩岸執政當局參考,個人認為,透過臺灣參與一帶一路與共建兩岸共同市場有助於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可以為臺商的經營,打開更大、更廣的出路。總之,我希望臺灣朝野各界乃至於兩岸執政當局,都應站在人民的福祉考量,讓政治少一點,經濟多一點。

【作者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