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報告促公校融合 被批無實質意義

「學校多元化顧問小組」(School Diversity Advisory Group)12日發布中期報告,對如何讓全市公校更融合(integration)提出五項發展框架,並提出公校入學政策、資源平等、課程、校園環境、師資多元化的改進建議;但華裔教育人士指出,報告中鮮少提及特殊高中和篩選(screened)招生學校,改進建議也無實質意義,若要實現完全多元化,肯定會損害部分學生權益。

「學校多元化顧問小組」於2017年由市長白思豪組建,由老師、家長、學生、教師工會代表、維權團體代表、特許學校代表等40多人組成,每月定期開會,就促進全市公校的融合制定短期和長期計畫。

該中期報告指出,紐約市公立小學和初中的學校表現,不應以其所在學區的學生族裔、家庭經濟狀況、多語言學習生和殘障學生比重來衡量,教育局的長期發展目標,應該是讓未來所有學校的學生族裔構成更加相似 ,逐步解決種族隔離問題。

報告中舉例說,目前曼哈頓第二學區學前班到12年級的學生構成為22%亞裔、15%非洲裔、32%西語裔和26%白人;但在多元化標準下,該學區學生構成應為12%到32%亞裔,5%到25%非洲裔,22%到42%西語裔和16%到36%白人。

報告並從公校入學政策、資源平等、課程、校園環境、師資多元化這五方面著手提出改革建議;例如擴大非篩選性質的優秀學校的招生人數量,進一步平衡學生構成。

教育聯盟執行總監李立民說,教育才能推動多元化,他支持融合公校,但目前看不到教育局和市府有足夠且實質的工作來改變現狀;而且顧問小組涵蓋的社區組織極有限,應與更多社區組織商討後提出改進建議,才能更有效。

資深教育人士伍溢文指出,紐約市大部分亞裔學生並沒有上特殊高中,很多學生和其他少數族裔一樣,上的是學區內較差學校,而且紐約市絕大多數亞裔學生來自移民家庭,南布碌崙和皇后區等亞裔學生集中的學區都有過度擁擠現象。

伍溢文說,如果真要實現所有學校學生族裔構成的多元化,就要有學生去住家學區以外的學校上學,那麼又是哪些學生會成為這一批學生呢?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舞劇「昭君出塞」 波士頓盛大演出
昔20天賺百萬 超模失婚淪遊民 只盼達成這個願望
雅馬哈鋼琴 二月贈千元優惠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