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問老闆一句話,了解目的在行動!4個「一分鐘思維」讓工作效率加倍、業績達標

人生苦短,不該花那麼多時間在瑣碎、自己不開心的事情上,要是能省下被提案打槍、工作修正作業的時間,不就可以多刷幾部劇了嗎?

根據日本作家松尾昭仁在書中《1分鐘高效工作術:6種一分鐘思維與71項實戰心法,讓你工作提速、業績超標、下班準時!》的介紹,每件事情只要多花一分鐘,就能化繁為簡、提高效率,甚至能獲得老闆、客戶的賞識。

圖片來源:《流星》
圖片來源:《流星》

1.提案準備「2個選項」

「原本沒打算買的,但一回神才發現已經買下來了。」相信大家都曾經有此經驗吧?

我去選購衣服時,經常陷入這種狀況。試穿一件還算喜歡的衣服,走出試衣間,店員又拿了另一件給我看:「這是類似款式的襯衫,我覺得您很適合這種明亮的顏色,您要不要試穿看看呢?」既然店員推薦,就試穿看看吧,結果原本不打算買的,卻變成開始思考:「要不要從這兩件中挑一件呢?」

把「要?不要?」變成「要哪一個?」

聰明的人在工作上一定都會「準備兩個選項」

當眼前只有一件商品時,我們猶豫著「買?不買?」,當你這麼猶豫的時候,就代表有五成的機率不會買;而且,如果當下被店員強迫推銷,就會乾脆不買了——這是人性。但若有另一件商品可選擇,眼前擺著兩個選項,情形又會如何呢?

「買?不買?」這個選項,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該買哪一件?」也就是以購買為前提,演變成二選一的狀況。這樣的變化只需要短短數十秒鐘。連一分鐘都不到,人心說變就變。因為了解這個道理,所以聰明的人在工作上一定都會「準備兩個選項」

舉例來說,家電量販店的超級銷售員,會對欲購買電視的顧客說:「我推薦這款和那款電視。這款有節能省電功能,而另一款的螢幕效果對眼睛比較好。」換句話說,他當下會立即提供顧客兩個選項。將可供比較的條件提示出來後,原本考量「買?不買?」的階段瞬間結束了。

不僅在銷售技巧上,這種訣竅也可應用於對客戶的契約內容,以及對上司的提案等。提供兩個選項,可以成為關鍵時刻的突破口。例如,你向上司如此提案:

「這是我針對三十到四十歲男性所企劃出來的商品,請您過目。其他公司推出以三十到四十歲男性為主的同樣商品,銷路似乎不錯。我提出的這項企劃案也是以同一客群為目標,想必具有相當的接受度,我對這項企劃案深具信心。不過,另外這一類小眾市場的商品也挺有意思的。與其針對一般消費者,這個企劃更能抓住核心客群,如果中了,一定大發。」

兩個選項一定要「差很多」

此時若提出兩個太相近的選項,反而會給主管帶來「兩個都沒什麼特別感覺」的印象。因此,不妨準備一個比較極端的企劃。順帶一提,選項太多的話反而無法定奪。請將選項縮減到兩個,如果兩個都不能發揮決勝負的一擊,就納入對方的建議,提出第三、第四個選項。然後設法引導對方在最後兩個選項中擇其一。

圖片來源:《高斯電子公司》
圖片來源:《高斯電子公司》

2.清楚了解「目的」再行動

「這個文件印十份。」若上司下此指示,你會怎麼做呢?立刻拿著文件跑到影印機前面?

其實,這樣是不夠的。對上司而言,你是他的「眾多部屬之一」,而一位予人好評的部屬應該這麼反問:「請問這份文件的用途是什麼呢?」這麼一問,能夠加深上司的印象。「是部門開會要用的資料。」

如果上司這樣回答,你可以再問:「那麼,我將資料印為雙面好嗎?這樣可以減少文件的分量。」;如果上司回答:「是要提供給客戶的。」你則可以主動提議:「要不要加上封面裝訂起來呢?」這麼一來,有些上司會認為你很「聰明伶俐」,有些上司則不然,說不定還會說出一些不客氣的話:「是下午開會要用的,你難道連這都不知道嗎?」「當然是要拿去客戶那裡的,你要加裝個封面。」即使如此也無妨。和那些言聽計從、拿著資料就印的同事相比,你的勇於表達以及思考後再行動的表現會令上司印象深刻,久而久之就會對你另眼相看了。

被指派任何事情時,你要能洞悉下一步。

「這份報告何時交出來最理想?」「是特別的客戶嗎?那我來準備咖啡吧。」這種細心的詢問不必花到一分鐘,但日積月累就能加深上司對你的信賴了。

圖片來源:《今日的網漫》
圖片來源:《今日的網漫》

3.「一張資料」只傳達「一個訊息」

不管是開會、向客戶簡報或向上司提案,工作上不少場合都是必須爭取對方的認同。但對方並不會如我們所願地仔細聆聽,也不會認真閱讀資料。若要對方聆聽和閱讀,你必須自己多下一點工夫。

那麼,進行提案時,可以下怎樣的工夫呢?

提案時,一般都是用PowerPoint製作簡報資料。此時,如果你看了自己製作的資料,自信十足地認為:「我想表達的內容全都寫在這裡了!」那麼這份資料是失敗的。為什麼呢?因為發言的人把內容寫得越詳盡,對方就越不想聽、不想看。他們會認為:「現在不聽也沒關係,之後再看資料就行了。」

資料準備得越周到詳盡,反而越會削減對方想聽的欲望。而且,如果資料上都寫得清清楚楚了,實際的提案會變成什麼狀況?請試想一下。把資料內容全都讀過一遍就完了。不僅對發言的人,對聽眾也一樣,「與其聽,不如讀資料」,那場提案就變得窮極無聊。那麼,你製作資料所花費的時間可說是完全浪費掉了。

不然,該怎麼做呢?資料上只寫出能引起對方興趣的內容即可。使用PowerPoint製作簡報時,基本上一張簡報只放一個訊息。

一張簡報所給予的思考時間,以一分鐘為鐵則

內容最好是能讓人產生意外的連想,也不妨放進可以佐證說法的圖表。當然,重要的關鍵字一定要寫上去,可能的話,能寫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標語則效果更佳。

與其用「以目標客群女高中生為主的意向分析」這個標題,然後羅列分析結果於後,不如直接給一個簡明的訊息,例如:「女高中生竟然邁向歐吉桑化!」這樣更能引人注目吧。

・先用資料引發興趣,再以口頭說明詳細內容

換句話說,提案的要訣是先用資料引發興趣,再以口頭說明詳細內容。這樣一來,就必須分開準備說明的資料以及給對方閱讀的資料。或許多費了一番工夫,但所花的時間不會浪費,絕對值回票價。

順帶一提,我在講座上並不會積極準備資料,真的很重要的關鍵字才會寫在白板上。在講解時不太使用白板的人,一旦開始寫白板,聽者就會認為「這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訊息」。提案資料也一樣。如果寫得鉅細靡遺,重點反而容易模糊。為避免無法聚焦,應該只將真正重要的關鍵點彙整出來,給對方一份簡潔又容易理解的資料。

圖片來源:《直到瘋狂》
圖片來源:《直到瘋狂》

4.「請給我1分鐘時間」的前置效果

不論對方是客戶、上司或部屬,溝通的基本要件就是「傳達」。那麼,要將你想說的話確實傳達給對方,需要怎樣的技巧呢?尤其上司如果正在忙,你可不能妨礙到他的工作。

・先告知「請給我一分鐘時間」

對忙碌的上司而言,部屬報告的時間長度是很重要的問題。如果讓上司覺得你會囉嗦個沒停,他就會把你的問題延後處理。因此,一開始就說明「一分鐘」,讓上司能夠放心地聽你說話。當然,既然這麼說了,就必須真的在一分鐘之內把話說完。這就是用一分鐘傳達的工夫。

・用一句話說明「想說什麼」

「今天,蘋果發明新手機了。」這是已故的賈伯斯在iPhone發表會上所說的第一句話,讓人一聽即知他接下來要說什麼。雖然對上司沒必要這麼說話,但必須第一句話就傳達出重點,例如:「我想向您報告一下A公司的要求」、「我想提出提高作業效率的改善方案」等等。

・不使用專業術語

真正有才幹的人,並不會特意使用晦澀難解的專業術語。例如,不使用「紅海策略」(Red Ocean Strategy)、「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這類經營戰略的專業術語,而直接說:「商業市場有兩種,一種是競爭激烈的市場,一種是競爭對手少、容易取勝的市場。」不要自以為是地滿口都是專業術語,這樣只會惹上司不耐煩。

圖片來源:博客來
圖片來源:博客來

書名:1分鐘高效工作術:6種一分鐘思維與71項實戰心法,讓你工作提速、業績超標、下班準時!

作者:松尾昭仁

出版社:時報出版

主圖來源:《今日的網漫》

本文造咖流行媒體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造咖流行媒體報導
畢業找什麼工作才能養活自己?勞動部調查「職業平均薪資」由低至高排名是這些!
已讀不回怕尷尬?LINE「隱藏1功能」社恐狂推必用,網讚:群組聊天也不怕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