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確診能達群體免疫?詹長權直言不可能:重複染疫恐成常態

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延燒,日前有專家認為,染疫率加上追加劑接種率,若達80%就有機會達成群體免疫。對此,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於節目《茜問》中直言,新冠病毒不斷在演化,從最早的武漢病毒株到現在的Omicron,疫苗對防止重症有一定的效果,但對病毒傳染性的抵抗原本就不高,保護力也會隨時間下降,「簡單來講,群體免疫不可能了」。

主持人陳文茜表示,自己雖然不是公衛、醫學專家,但她很常更正一些人的觀念,很多政府部門認為Omicron確診了也是輕症,因此要與病毒共存,最終走向群體免疫,也有越來越多人民眾支持現在的做法,是否真的染疫人數達到一定比率,就有機會達到群體免疫?

詹長權:病毒變異速度快,群體免疫不可能了

詹長權指出,從去年(2021年)12月到最近,從最原始的Omicron、到有變異株BA.1、BA.2,到現在有BA.4、BA.5,還有美國東北角最嚴重的BA.2.12.1等,在短短不到半年就演化出這麼多一系列的變異,看到其他國家經驗發現,沒有打過疫苗的人,感染Omicron後,只對Omicron有保護力且也不是100%,而對之後演化的變異株,就沒有保護力。

詹長權表示,在病毒快速演化下,儘管世界各國加緊疫苗施打築起保護牆,但Omicron不停演化,已經無法透過疫苗抵擋。他強調,施打疫苗雖對防止重症有不錯的效果,但對病毒傳染性的抵抗並不高,有國家打完第4劑後發現,2到3個星期後,保護力就下降。詹長權坦言,現在病毒變異速度快,染疫者對新的病毒株還是沒有抵抗力,所以才會有人二次感染,「簡單來講,群體免疫不可能了」。

陳文茜提到,「群體免疫」最初由英國公衛專家提出;可是一路看下來,世界上再也沒有國家敢說群體免疫。而台灣政府在這段期間不斷提出這個概念,向民眾說有施打疫苗後即便確診,症狀跟流感差不多,死亡率為萬分之3。但民眾最關心的是,到底能不能透過染疫產生抗體?群體免疫後是否能恢復正常生活?詹長權回應,從南非的經驗來看,有不少人再感染2、3次,之後重複染疫的現象恐成常態,因此他認為,要與病毒共存、也要讓台灣社會打疫苗的人越多越好。同時要接受事實,不可能透過感染病毒達到群體免疫。

陳文茜也提出困惑,這次疫情大家發現,差不多8歲以下的孩童,若確診一定發燒到40度,伴隨上吐下瀉。急忙送到醫院做PCR,卻發現連新北市最好的醫院,量能都完全垮掉、沒有病房了。詹長權則說明,美國疫情爆發後,曾做過血清抗體調查,發現從5歲到11歲、或5歲以下的,差不多4分之3都感染過Omicron,因此他自己發現幼稚園、小學有案例後,就猜測疫情會在小孩子圈傳開來,這是要密切注意的地方。

詹長權建議,對於需要治療及重症患者,必須有適當的設計。他以新加坡為例指出,新加坡的策略是在家看護,他們會派基層醫師,讓有餘裕的病人可以諮詢該如何在家裡照顧小孩?若重症就送醫院,而會在設置一個中途之家,讓確診者全家去那邊進行照顧、有醫療支持的中途之家。如此一來,發高燒就不一定要到ICU的程度。

至於台灣醫療量能的問題?詹長權認為,政府目前表示還有很多的空床,因此醫護的人力要配置正確才是關鍵,在確診人數這麼多的時候,南北各地若有人力差異,就可以各自支援。台灣不是很大、運送什麼都應該要規劃,讓需要治療的人可以到達治療的場所,才能減少死亡率。

詹長權表示,台灣想與病毒共存、學校不該停,但因為我們沒把握、都沒準備,只好停課。他認為,此刻應該趁機動員力量打疫苗、不要等待;這次疫情,他感覺到大家被動了、等事情來,但社會不應跟病毒投降,而是要戰鬥到底;因此他呼籲,手上有疫苗就趕快打,等到把疫苗打完,才有可能恢復實體上課。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清冠一號「有病治病、沒病強身」這麼神?中醫親曝「得罪人真相」
相關報導》 幕後》台灣秘製不對稱作戰武器 蔡政府要求這項「只許成功、不許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