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症不易確診 「大腦被蠶食鯨吞」萎縮速度增5倍

病友卓小姐以自身的經歷分享,即便無症狀表現,大腦仍可能持續處在發炎的狀態,造成不可逆傷害。(圖/張雅淳攝)
病友卓小姐以自身的經歷分享,即便無症狀表現,大腦仍可能持續處在發炎的狀態,造成不可逆傷害。(圖/張雅淳攝)

[周刊王CTWANT]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會讓中樞神經系統反覆出現發炎反應,偏偏疾病症狀表現差異性極大,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神經症狀,哪一處中樞神經受到影響,就會出現對應的症狀,造成平衡、知覺、認知功能、運動等功能障礙。

也因為容易被認定為其他疾病、不易確診,患者往往會歷經較長的診斷期,有時甚至可能因為症狀輕微或是沒有症狀未及時就診,而因反覆發作,「蠶食鯨吞」持續讓大腦內耗,一點一滴破壞神經讓腦部受損。

每年5月30日是世界多發性硬化症日,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指出:「今年世界多發性硬化症日主軸為『診斷』,期盼提升社會大眾對多發性硬化症的認知,能夠及早診斷且穩定、持續地接受治療。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部主任羅榮昇醫師說明,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身體免疫系統會引起相關發炎反應、並展開自我攻擊。不同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情況差異大,若病灶發生於視神經可能造成視力喪失、發生在小腦可能會平衡失調、發生在脊髓則會四肢無力、麻木、發生於大腦會影響認知功能,其他常見症狀還有感覺異常、對冷熱異常敏感、疲倦、運動失常等,導致許多患者在確診前皆有在不同科別反覆求診的經驗,加上疾病會不定期反覆發作,病灶也不侷限於一處,面對疾病未知的發展,長期下來對病友產生極大身心壓力。

病友卓小姐分享,自己在不到30歲就出現症狀,初期僅是在不同時間點會出現手腳、肚皮不同部位的麻木感,被診斷為多發性硬化症後隨即展開治療,後來右眼出現模糊狀況,沒想到也與多發性硬化症有關,僅僅一週的延誤輾轉,就錯過治療黃金時機,使得右眼視神經遭破壞、視力僅剩0.1,幾乎看不見,也讓她深切認知到及早控制、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多發性硬化症使大腦加速萎縮影響認知功能 腦容積流失速度是一般成人的5倍,多發性硬化症因應疾病進程、症狀出現頻率、嚴重程度,分為四個分型,包含復發緩解型、首發漸進型、續發漸進型及漸進復發型。

羅榮昇醫師指出:「多發性硬化症病友當中最常見型別為『復發緩解型』佔了85%,疾病表現輕重因人而異,疾病會反覆發作,然而發作後會復原好轉,甚至有症狀完全復原的感覺,因為看似恢復正常,因此病患很容易掉以輕心,甚至自行停藥,卻不知大腦可能仍在持續損傷、產生新病變中。」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神經內科科主任徐榮隆醫師坦言:「約有40%-70%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大腦會加速萎縮,研究指出,復發緩解型的患者大腦容積流失速度每年約為0.5%-1.35%,約是一般30歲左右正常人的5倍!甚至影響認知、心智功能,可能會出現閱讀時找不到字、無法同時處理多項工作,甚至記不得長相或名字,影響日常生活,因此持續用藥治療,才是穩定控制疾病、減緩腦損傷與復發率的關鍵。」

徐榮隆醫師表示:「有調查指出進行的前兩年內,約有七成患者經歷復發,其中半數復發次數達2次,除了緩解症狀之外,最重要的治療目標是要降低復發次數,並延緩失能惡化,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早期治療常以干擾素為主,必

須藉由注射的方式進行,但如今也有越來越多口服藥可以選擇,免除針劑的恐懼,且第一線口服藥僅需一天服用一次,對於患者降低年復發及大腦病灶數有成效,可幫助減少腦容積損失,改善認知功能評分分數(SDMT符號數字模態測試)。」

羅榮昇醫師強調:「持續穩定用藥才能保護患者大腦,若能早期用藥不僅有效改善預後,降低神經細胞突觸損傷,避免免疫系統及中樞神經產生重大不良影響,此外病友日常除規律用藥,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運動均缺一不可。」

原始連結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女業務離職3個月 前主管情勒「繼續服務客人」還嗆:找妳有什麼不對?
113年3-4月期統一發票中獎號碼曝光 5張千萬發票獎落全家、7-11
打掃阿姨病逝「仍忙於社區服務」玩電梯! 她凌晨被「鬼遮眼」苦勸:祢該下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