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菜多健康?這款菜吃太多竟送急診!腎臟病人避「鉀」4要點


【李芸報導】每當提到「吃甚麼食物對身體好」,大部分醫師、營養師的答案中一定都會有「蔬菜」。多吃蔬菜能幫身體補充維生素、礦物質,還能抗癌、防心血管疾病,但是有人竟然因為吃太多蔬菜送醫急診!醫師指出,多數綠色蔬菜的鉀離子豐富,對一般人而言很健康,但是對於腎功能不佳的患者,過量反而會造成腎臟負擔,嚴重甚至需要靠洗腎解決!

為改善健康三餐吃這蔬菜,反而急診送醫還要洗腎...

對於某些族群而言,多吃蔬菜並不能和健康畫上等號。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近日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他最近遇到一名60多歲病人,病人原本就罹患糖尿病和第4期慢性腎衰竭,確診新冠肺炎後,腎功能更是直線下降。這名病患原本就容易因檢查結果焦慮、睡不著,確診後看到抽血報告,更加憂心忡忡,經過醫師安撫、開藥治療,仍然無法緩解。

沒想到門診後半個月,這名病患就急診送醫,原來他為了提升腎功能四處求解,一位「有機營養師」建議他多攝取深綠色蔬菜,於是他開始三餐都吃芥菜。不到一個月,他就因為體內鉀離子飆高,出現頭暈、冒汗症狀,送醫當天心跳甚至只剩40下!必須洗腎才能緩解。

洪永祥醫師指出,芥菜本身對健康有許多好處,可以幫忙調節血壓、消水腫,還有抗發炎及抗癌的效果。但是芥菜及大部分綠色蔬菜鉀含量都很高,因此慢性腎衰竭患者攝取一定要適量,他建議,可以先將蔬菜汆燙,把湯汁倒掉,只吃裡面的纖維。

這些蔬菜水果鉀含量超高!腎病患者千萬別吃多

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的資料,每100克芥菜就含有338毫克鉀離子,含量相當驚人。除了芥菜以外,許多我們常吃的蔬菜、水果都屬於高鉀含量的食材,基隆長庚醫院就在衛教資訊中列舉出幾項高鉀蔬果(以下數字皆為每100克含量):

蔬菜:

  • 川七:540 mg

  • 覓菜:530 mg

  • 草菇:500 mg

  • 芫荽:480 mg

  • 波菜:460 mg

  • 空心菜: 440 mg

  • 金針菇:430 mg

  • 碗豆:400 mg

  • 茼蒿:390 mg

  • 牛蒡:370  mg

水果:

  • 葡萄乾:710 mg

  • 黑棗:600 mg

  • 紅棗:597 mg

  • 柿餅:557 mg

  • 榴槤:420 mg

  • 釋迦:390 mg

  • 芭蕉:320 mg

  • 桃子:300 mg

  • 香蕉:290 mg

  • 奇異果:290 mg

吃深綠色蔬菜傷腎?腎病患者需小心這幾點

幾年前,網路上曾經有「吃深綠色蔬菜傷腎」的謠言傳出,對此食藥署出面解釋,一般人吃深綠色蔬菜並不會造成腎功能不良;但如果本身有腎臟疾病、腎功能不全,吃太多高鉀的綠色蔬菜才會傷害腎臟。針對腎臟疾病患者,食藥署也提出幾點吃蔬菜的建議:

1. 避免攝取過多深綠色蔬菜:

食藥署說明,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蛋白質、各類礦物質攝取都不能過量,然而許多深綠色蔬菜都含有高鈣、高鎂、高鉀,一旦攝取過量,腎臟無法好好代謝、排出這些營養素,就會造成腎臟負擔,甚至引起高血鉀併發症。


2. 避免高草酸蔬菜:

對於腎病患者,草酸鹽也是需避免過量的成分,否則可能引發腎結石。然而許多綠色蔬菜都含有高草酸鹽,例如菠菜、羽衣甘藍、芥藍菜、韭菜等。

3. 多喝水:

食藥署也提醒,腎結石形成的主因為飲水量不足,因此腎功能不佳或本身有腎結石的患者,更應注意水分攝取,避免因水分太少導致結石。

腎臟生病需避開「鉀」!低鉀飲食4要點

除了避開高鉀、高草酸的食物並多喝水,若要維持低鉀飲食,長庚醫院的衛教資訊中也提供幾個選擇食材、烹調的技巧:

  1. 如果想吃炒青菜,先用水將蔬菜燙5分鐘,將菜汁倒掉後再用油拌炒,如此可以將鉀離子去除一半。

  2. 蔬菜不要生食,避免吃生菜沙拉。

  3. 避免食用濃縮的湯汁,或是使用肉汁拌飯,也不要大量飲用果汁、精力湯。

  4. 選擇含鉀量較低的食材,例如木耳、絲瓜、黃豆芽、大黃瓜、小黃瓜、高麗菜及大白菜等。

得了腎病卻不自知?五字訣教你判斷

腎臟對人體非常重要,當腎臟生病時,需透過改善許多飲食、生活的細節,避免疾病惡化,導致腎功能衰退更嚴重。腎臟疾病在台灣很普遍,卻不是人人有自覺,彰化衛生局企劃資訊科科長張純如就曾在一場宣導活動中指出,台灣約每8人就有1人罹患慢性腎病,但是腎病初期通常沒有症狀,因此一半以上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經得到腎病。

對此,彰基腎臟內科醫師蔡俊傑在同場活動中提出腎臟檢測五字訣,可以透過「泡、水、高、貧、倦」5個要點,察覺腎臟生病時可能發出的5個警訊:

  • 泡:泡泡尿

  • 水:水腫

  • 高:高血壓

  • 貧:貧血

  • 倦:倦怠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這款蔬菜吃太多竟送急診!腎臟病人避「鉀」四要點,這樣吃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