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人生 豐富廈門夜生活

旺報【特派員洪肇君╱廈門報導】 台灣的夜市氛圍一向受大陸朋友吹捧,基隆市駐廈門辦事處結合廈門旅遊局,5日起在廈門人和路開闢「台灣大夜市」,每天營業到深夜11點,果然吸引消費者捧場,周末假日更是每個攤位都擠滿人潮。 基隆駐廈辦主任徐文忠指出,今年6月海峽論壇期間,在廈門中山路人行街的「台灣廟會大夜市」受到歡迎,雙方即有意合作,將台灣各大夜市小吃原樣照搬到廈門來;廈門方面並要求,一定要原汁原味,不要魚目混珠。 一晚要煎30斤蚵仔 透過徐文忠的招商,來自台北士林夜市、高雄六合夜市、台南花園夜市和基隆廟口的蚵仔煎、胡椒餅、虱目魚丸湯、台灣香腸、香酥雞排、泡沫綠茶、蚵仔麵線、炭烤滷味、炒花枝等等,48個攤位很快就滿檔,攤商們部分食材就地採購,重要的香料和調味品則是台灣產品。 賣蚵仔煎的林先生每晚揮汗如雨,每逢星期例假日,「一晚要煎30斤蚵仔,」他自己都算不清楚每盤13元(人民幣,下同)的蚵仔煎共賣出了幾盤;同一個攤位還兼賣雞排,「生意好的時候,能賣5、6百塊雞排。」 來自安徽的劉姓夫婦,找到一個座位吃臭豆腐、虱目魚丸湯,老婆覺得臭豆腐不夠香也不夠硬,劉先生倒是很稱讚臭豆腐搭配的泡菜,「很夠味道。」他們第一次吃虱目魚丸,其實完全搞不清楚虱目魚是什麼魚。 廈門人林老先生表示,台灣的蚵仔煎吃起來「有點粘糊糊」,沾醬很開胃;幾個美眉拿著大支烤馬鈴薯邊走邊吃,她們覺得台灣的小吃食品很有趣,而且連馬英九、蕭萬長都愛吃,台味十足。烤馬鈴薯攤位上,有馬英九、蕭萬長照片,均手持一支烤馬鈴薯,雖是合成照片,卻很逗趣。 回收,不成問題 在人和路兩頭各設一個炭烤滷味攤的邱記食品,來自台南仁德,老闆吳進吉表示,他這次到大陸廈門共設了4個攤位,「以中央廚房來降低成本,」初期投入資金近300萬台幣,目前看來,回收應該不成問題。 夜市中間有一攤賣現烤台灣香腸,4個大鐵盤鍋擺滿香腸,每條6元、兩條10元,生意好的不得了,老闆一頭汗不停在穿竹籤,鍋底是台灣黑膽石,用石頭的溫熱來烤香腸,還散發一股淡淡酒香。郭老闆說,一晚賣上千條香腸不是問題。 廈門的媒體記者表示,台灣夜市的小吃都是大陸不曾見過的,對消費者來講很有吸引力,而且廈門的景點都只適合白天遊憩,這個夜市正好填補夜間旅遊的空缺,不只廈門人喜歡,外地人來廈門觀光也會感到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