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伴共榮 還是反效果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蔡英文以過境之名前往美國了,但這是相當奇怪的一趟旅程,很可能根本沒有達到目的,甚至造成反效果。

首先,與馬英九不同,蔡英文是現任國家元首,出訪花的每一毛錢,都是公帑,而不是她的私房錢,所以,每一趟行程都要有意義,而不是為了個人的面子而去,更不應該為了去而去。

看看這次蔡英文整個出訪的行程,蔡英文獲得的是美方什麼待遇呢?就在蔡英文出發前夕,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臨時延後針對蔡英文的過境簡報;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則表示,美國政府官員沒有計畫要和蔡英文碰面。

對此民進黨立委趙天麟指出,蔡此行沒有美方官員會晤,並非先例,主因是本次是「過境」性質而非正式「訪美」,沒有降格的問題,「台美是真友誼、不須緊張」。

如果蔡英文這樣花大錢去美國老半天,結果一位現任官員都沒見到,只見到作為民意代表的麥卡錫,那意義何在?

不僅如此,根據媒體《新頭殼》在2020年的報導,美國雜誌《The American Prospect》揭露台灣政府投入大量資金資助5家美國智庫,而這5家美國智庫也相繼發表文章及敦促美國政府加強與台灣的政治、貿易、軍售關係,其中一家,就是蔡英文本次將前往演講的哈德遜研究所。而當時外交部的回應,並未否認美方報導,坦白說,台灣與美國的多家智庫有合作關係,只是宣稱該篇文章內容具有高度針對性、觀點偏狹,忽略其他政府或機構也會補助智庫撰擬政策性報告及辦理研討會。

問題來了,假如平時我們政府花錢給這些美國智庫,如今去美國,獲得該智庫頒發的獎項,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嗎?這樣算哪門子的外交突破呢?真正要做的,應該是要獲得沒有拿錢的美方單位的認同,而不是用這種方式製造好像廣受認同的表象。

民進黨執政之後,外交預算連年暴增,從2016年的224億元新台幣,增加到2023年的301億元新台幣,換來的是什麼?換來的是,在邦交國方面,由22個掉到只剩13個,不足原本的6成;對非邦交國,日本核食開放了,依然進不去CPTPP,美國萊豬開放了,換來的是美國人強迫台灣延長兵役、買布雷車,但真正需要的先進戰機戰艦依然不賣給我們,錢越花越多,卻一直都沒有達到追求的目標,難道就因為這些不是蔡英文、吳釗燮自己的錢,所以他們就可以這樣拚命亂花不講究效益嗎?

按照英系民進黨立委羅致政的說法,本次蔡英文出訪有2個重要意義,首先是鞏固邦誼,再來就是過境美國,民進黨國際部主任暨發言人謝佩芬則表示,蔡英文這趟主要的目的就是深化跟民主友邦之間的情誼,而過程中過境美國紐約與洛杉磯,則是凸顯台美邦誼堅若磐石。

如果搞了半天,過境時獲得的待遇比之前明顯降低,那這趟出訪的兩大目的之一,不僅沒有達成,豈不還造成了反效果?民進黨執政後,採取一面倒的親美政策,為此不惜配合美國放任兩岸關係日趨緊張。但如果搞了半天,美國是用這種態度對待我們,就說明了美國只是把台灣當成工具人,有需要時利用,沒需要時隨時可以犧牲,那麼我們的外交政策還能不調整嗎?再不調整,哪天再度被美國出賣了,都還沒有知覺怎麼辦?

(作者為新黨輿情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