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戴口罩 恐影響幼兒構音

新冠疫情後,國內發展遲緩兒童人數大幅成長,導致各大醫院聯合評估中心執行評估以及語言治療嚴重塞車。(鄧博仁攝)
新冠疫情後,國內發展遲緩兒童人數大幅成長,導致各大醫院聯合評估中心執行評估以及語言治療嚴重塞車。(鄧博仁攝)

哥哥說成「ㄉㄉ」、「轉彎」說成「短灣」,疫情趨緩摘下口罩後,不少家長和幼兒園老師發現,「疫情元年」的幼兒說話特別「臭奶呆」。語言治療師直言,說話發音錯誤問題不是學會注音就會好,若不接受復健治療,不僅未來會影響孩子人際互動,語文學習也會受挫而影響學科表現。

台北市劉媽媽談到,自己孩子小班、中班時發音不清晰,喜歡念書本但只有父母聽得懂,本以為長大就會好,直到今年上了小學,無法和其他小朋友正常互動,常常哭著不想上學,老師甚至說小孩要念特教班,家長這才意識到小孩發展可能出了問題。後來她天天帶孩子跑診所做語言治療,回家持續練習,半年下來可以有模有樣地念出課文,退縮、拒學狀況好轉。

亞東醫院兒童發展中心語言治療師王婉甄表示,疫情期間大人都戴上口罩,小孩看不到發音方式,可能導致「構音」有問題,雖可以理解意思,但發音錯誤,例如哥哥說成「ㄉㄉ」,弟弟則說成「ㄍㄧㄍㄧ」等。建議4歲開始介入語言復健治療,否則上正音班、學注音也沒用,到了小學因為同學聽不懂而不敢說,容易造成人際退縮、學科學習落後,形成惡性循環。

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兼研發長葉郁菁說,語言學習有賴環境刺激和人際互動。她今年指導學生研究分析100名幼兒園大班學童,發現老師戴著口罩上課時,孩子無法正確判斷老師的情緒,因而無法做出相對應的回應,顯示疫情下的幼兒可能因為缺乏視覺輔助,而充及語言學習。

台大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技術科主任張綺芬表示,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好壞,反映出小孩的認知能力,學齡前能夠說得出需求,表示對事情有概念、有組織能力,未來都會影響文字學習,因此鼓勵父母可在學齡前時親子共讀,豐富孩子詞彙。

看更多相關新聞
日爆發「食人菌」疫情!台大醫警告:6類人死亡風險高
6歲童跌倒感染「食人菌」險截肢 醫示警:其實很常見
地瓜怎麼吃最防癌?營養師推薦地瓜抗癌吃法 1種地瓜不能天天吃
10年翻倍 疫後激增 兒童早療數破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