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宮廷的「國王的新衣」

韋皇后運用種種手段,不僅在朝廷和宮裡都安插了人手,有了依傍,而且上天也屢降祥瑞表示垂青。這時候,韋皇后覺得自己可以在天下民眾面前好好地秀一把了,讓人們看看,她在這個國家裡究竟處於什麼樣的位置。韋皇后預備怎麼秀呢?她決定親自參與主持一項國家大典,這也就是韋皇后要做的第三件事。

因此,韋皇后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製造祥瑞,非要讓上天也表達那麼一點意思才行。太子重俊政變剛平息,天上的各路神仙就開始一撥一撥地圍著韋皇后打轉了,祥瑞也是層出不窮。舉一個例子,政變後的第二年(七○八年)二月,宮裡的一個女官例行公事,給韋皇后整理衣箱。剛打開衣箱,她就驚叫起來:「大家快來看,皇后的衣服上升起了一朵五彩祥雲!「她這麼一叫喚,宮女們呼啦一下子都圍了上來,都想一睹祥雲的風采。可是大家四下裡看了半天,找來找去,誰也沒看見祥雲在哪裡。其他的人心裡嘀咕,覺得是不是這位老姐早晨沒吃飯低血糖犯了,把滿眼冒出的金星給看成祥雲了?不過大家雖然這樣想,可是茲事體大,亂說是要掉腦袋的呀。於是,一出齣唐朝版的《國王的新衣》穿越時空,在大唐帝國的宮廷中熱熱鬧鬧地上演了。大夥兒都隨聲附和,讚不絕口,這個說確實是五彩祥雲,那個煞有介事地反駁說她看到的是赤橙黃綠青藍紫,變成七彩祥雲了。群雌粥粥(註一),一片沸騰。不到半小時,這個好消息就彙報到皇帝那裡了。中宗一聽,也是欣喜異常,馬上命令畫工根據宮女的口述,繪了一幅祥雲圖,把皇后衣服上騰起的五彩祥雲益發描繪得花團錦簇,吉祥得無以復加。中宗先是在朝廷裡讓大臣們傳看這幅祥雲圖,然後又頒布各州,昭告百姓。一時間天下百姓都知道宮中的皇后身上出了祥瑞。

要做的第三件事

沒過多久,又有一個祥瑞出現了。有一個叫迦葉志忠的知太史事給皇帝進言了。他說:「臣每天在上朝、退朝時,在路上總能聽到長安城的小孩子們在唱一首歌謠。歌謠的頭兩句是:『桑條韋也,女時韋也。』臣覺得這個歌謠大有深意。『韋』就皇后的姓啊,『桑條』不就是在歌頌皇后母儀天下,親自養蠶、採桑,教導天下婦女嗎?所以這是皇后得到上天認可的標誌啊,就好比當年太宗皇帝還沒有當上皇帝的時候,天下就爭相傳唱《秦王破陣樂》(註二);則天皇后還在後宮,天下就傳唱《嫵媚娘》。所以臣編了十二首《桑韋歌》,以後可以在皇后親蠶的時候演奏。」中宗一聽,覺得這建議相當不錯,馬上就同意了。

就這樣,韋皇后運用種種手段,不僅在朝廷和宮裡都安插了人手,有了依傍,而且上天也屢降祥瑞表示垂青。這時候,韋皇后覺得自己可以在天下民眾面前好好地秀一把了,讓人們看看,她在這個國家裡究竟處於什麼樣的位置。韋皇后預備怎麼秀呢?她決定親自參與主持一項國家大典,這也就是韋皇后要做的第三件事。

大家知道,中國古代最隆重的典禮就是封禪了。所謂封禪,是古代帝王為祭拜天地而舉行的活動,一般是在泰山舉行。所謂「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築壇祭天,而「禪」則是在泰山下的小丘祭地,向天地宣告人間太平。在活動過程中,皇帝是初獻,就是第一個把祭品捧上去的人。而公卿代表是亞獻,第二個擺上祭品。但在當年唐高宗和武則天封禪泰山時,唐高宗初獻之後,擔任亞獻的,不再是公卿代表,而是皇后武則天!這件事讓她大大出了風頭,政治地位也進一步提高。如此既能在當時風光無限又能名垂青史的事情,怎麼能不令人極度嚮往呢?

韋皇后想到這裡,羡慕得眼睛都紅了,她也想效仿偶像武則天。可是在古代的各種典禮中,因為封禪的規格最高,所以它不能每年都進行,必須是在國泰民安、皇帝廣受推尊的條件下才能舉行。而此時以中宗的文治武功來說,根本就不具備封禪的資格,怎麼辦呢?所幸中國古代國家級的禮儀活動比較多,封禪既不可行,還可以退而求其次。於是,在韋皇后的攛掇之下,景龍三年(七○九年)三月,中宗昭告天下,決定到長安城的南郊舉行祭祀天地的大典。

南郊祭天也是最高規格的國家典禮之一,所以事先要求官員們商定行禮的程式。到了這個關鍵時候,韋皇后在朝廷中積極拉攏的支持者就派上用場了,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嘛。幫忙的人還真不少,比如有個叫祝欽明的文人就積極獻計,給皇帝上了一個奏表說:「臣在翻閱古書時發現,在遠古每逢大的祭祀,都有皇后參與獻祭。所以這次南郊祭天,韋皇后也應當參加,並助祭天地。」奏表一上,馬上有人跳出來反駁說:「虧你祝欽明還是個讀書人,你還認不認得字,還懂不懂得古人說的話啊?古代皇后可以參加祭祀,但參與的是祭祀祖宗的活動,從來沒有聽說過有皇后祭天的。」兩派各持己見,相持不下。

皇后祭天 各持己見

最後怎麼辦呢?中宗發話了,還是請宰相裁決吧。當時的宰相韋巨源就是韋皇后的同族,他當然同意祝欽明的提議。所以這個儀式規程就這麼定下來了。這樣一來,繼武則天在封禪大典上充當亞獻之後,唐朝歷史上又出現了一次奇事──韋皇后在南郊祭天的時候也充當亞獻了!

註一:群雌粥粥─一群雌鳥齊聲合鳴。比喻婦女齊聚,聲音嘈雜。

註二:《秦王破陣樂》─《破陣樂》原是隋末唐初流行的一種軍歌曲目。西元六二○年,秦王李世民擊敗叛軍,穩定初唐的江山,其部下為了宣揚秦王戰績,從《破陣樂》的樂曲填入新詞「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後來再輔以舞蹈,成為集歌、舞、樂一體的《秦王破陣樂》,當時大為流行,甚至流傳至國外。(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