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案促使土徵修法 政府稱做到土地正義

台灣的土地徵收條例,是在2000年公告實施大埔徵收案引發的社會輿論壓力,促使土徵條例在2012年修法,官方與民間唯一達到共識的,只有市價徵收,讓政府宣稱做到了土地正義,實際上從2012年到現在,徵收重劃案在台灣各地接連不斷,全台23個反迫遷團體,在2018年成立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最近的一件區段徵收案,則是台北市社子島開發案,要實現土地正義,這段路還很遙遠。

記者 劉宜頻:「十年前的大埔案,帶起人民對土地正義與修法的意識,不過十年過去了,日前社子島開發案,雖然被監察院糾正,不過也顯示出,區段徵收的問題一直都還沒解決。」

監察委員 趙永清:「它沒有充分地討論跟徵求意見,整個作業程序,顯然是,不是很周延。」

社子島禁建長達50年,現任市長柯文哲上任後,擬採全區「區段徵收」方案取得土地,遭居民強烈反彈,社子島居民去年3月起,陸續向監察院陳情,就在上個月6月16日,監察院審查通過,監委趙永清、高涌誠,所提調查報告及糾正案文。

政大地政系教授 徐世榮:「這幾天都在那邊查估,房子價格多少錢,準備要進行徵收了,台北市政府地政局,你跟大家講一下,你的區段徵收計畫書,你真的有提報給內政部了嗎,所以監察院才會有糾正案嘛!」

社運律師 詹順貴:「從南到北,還是完全沒有因為大埔事件給的教訓,而稍有停歇或減少的趨勢,還是一直來,那所以,爭議就一直不斷不斷地產生,那最明顯的就是台北市的社子島。」

內政部是從1993年著手研擬,土地徵收條例全文63條在2000年2月2日公布施行,2008年起,台灣各地興起一連串區段徵收事件,促使民間提議土徵條例修法,由前環保署副署長、律師詹順貴,負責草擬民間版草案,此法在2012年1月4日公布施行,這項修法,唯一與民間團體接近的是按「市價徵收」,讓政府宣稱達到了土地正義。

社運律師 詹順貴:「法這樣修了,但是關鍵在於操作這個法的人的思維,有沒有跟著改變,我覺得這個才是重點,如何去落實這個,徵收必須要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有沒有其它更好的方式,去取得用地的彈性方法,可以再去把它修得更完善。

政大地政系教授 徐世榮:「本來這個修法,是因為苗栗大埔所帶來的結果,是希望大家能夠更嚴謹一點,結果現在從社子島的案例來看,反而更加速區段徵收,內政部是都市計畫的主管機關,內政部是土地徵收的主管機關,內政部你應該要辦聽證啊!」

所謂的土地正義,除了總體經濟環境下的區位空間發展,還包括了環境生態保育,以及主觀的地方認同,但近十年下來,各地反迫遷抗爭愈來愈多,從南鐵東移案,桃園航空城案到社子島案,都顯示土地政策的決定,仍然是經濟成長優先,學者專家一直呼籲,都市計畫與土地徵收主管機關內政部,應該要有聽證程序。

國民黨立委 葉毓蘭:「在大埔徵收的時候,很明顯地,可能就是對於整個溝通的過程,政府如何扮演好角色,能夠在這個計畫形成的過程之中,就讓所有的利害關係人一起參與,充分討論,讓他們覺得,他們的疑問也有獲得相當的解決,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

民進黨立委 黃世杰:「我個人是比較樂觀,我認為說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包含我們這些官員、政治人物,或者是說我們整個社會,其實對於這些事情的權利意識,應該予以保障,包含說7月1日,開始新實施的都市計畫的,這一個救濟程序,新的這個行政訴訟法,也正式來實施。」

記者 劉宜頻:「土地抗爭十年,讓我們省思,不只是要關心經濟的發展,以及給了多少補償,當台灣不再計較於土地的『價格』,而是它的『價值』,讓土地永續利用,讓土地解嚴之時,才真正能做到土地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