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個人申請要注意 上傳書審別犯這些錯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大學個人申請將進入二階甄試,考生須依各系規定上傳書面審查資料,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明天(29日)開放審查資料上傳系統,並提供上傳作業說明和影音教學檔,提供考生參考,例如審查資料未逐一上傳、檔案過大、忘了確認等常犯問題,整理成Q&A,避免糊塗考生出差錯。

甄選委員會昨天公布108學年度個人申請入學管道第一階段篩選結果,9萬893人次報名,7萬1450人次通過篩選,通過篩選的考生,還須參加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並繳交書面審查資料,29日開放上傳系統。

為避免考生花費太多時間和金錢在包裝備審資料上,甄選委員會從102學年開始試辦「書面審查電子化作業」,103學年全面實施,考生只要將資料製作成PDF檔案格式,再透過網路上傳即可,減少書面備審資料印製的費用和寄送時間。

每年都有考生因為不熟悉操作或流程,出現一些常見錯誤,甄選委員會在網站提供上傳作業操作說明和影音教學檔,並將考生常出現的問題製成Q&A,如上傳檔案如何製作、格式轉換、如何確認完成上傳等狀況,提供考生查詢,避免上傳資料時出現狀況。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副總幹事陳淑美舉例,各校系要求的審查資料通常不只1個項目,可能包括自傳、讀書計畫、個人資料、其他表現等,考生必須將每個項目分項製作成PDF檔案後,再逐一上傳,但部分考生會把所有資料製成1個檔案後再包裹式上傳。

陳淑美指出,考生若將檔案分項上傳,系統會在每個檔案前加上書籤,大學端就能清楚看到每個檔案,若變成包裹式檔案,大學端可能會誤解考生只傳了1個檔案。

陳淑美指出,上傳資料格式和大小都有規定,限用PDF格式檔案,且每個檔案上限為5MB,每個校系所有審查檔案總容量上限10MB,若上傳檔案太大,畫面會停留在「檔案上傳中,請稍候」,無法完成上傳。

考生上傳檔案後,系統會出現檢視欄目,可檢視上傳的檔案,未執行最後確認動作前,在校系規定期限內,都還有機會將修改後的檔案重新上傳,如果已完成上傳確認,就不得再更改資料,務必審慎檢視上傳資料後再行確認。

陳淑美表示,曾有考生上傳檔案,卻忘記執行最後確認送出的動作,務必再次進入系統,查看校系的確認狀態欄,出現「已確認」字樣,才代表確認成功,完成最後確認後,上傳系統會主動在各審查項目前加入書籤(封面),並將所有審查項目整合為1個PDF檔。

大學個人申請29日開放上傳書審資料,考生要注意檔案格式大小及上傳作業事項。(記者黃朝琴攝影及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