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鮮人求職待業期99天 技職群畢業即就業卻越來越明顯

技職群類畢業即就業越來越明顯,1萬4千多畢業生當中,其中餐旅學群4764名就業,就業率就有33.4%。台灣主要企業銜接技職體系辦學趨勢越來越多,相較大學新鮮人求職待業期達99天,技職群類畢業生幸運多了。

以就業率看來,技職體系學生較為吃香。教育部17日公布111年技職群類畢業即就業人數1萬4千多人當中,其中餐旅學群4764名就業,就業率33.4%,依序次之為商管、動力機械、電機電子、家政類學群等。相形之下,原本分層勞力鮮明的大學生就業數字就慘澹許多。依照主計總處估計,90年具大學以上學歷而從事基層勞力工作者只有2萬,占117萬名大學以上學歷就業者僅1.8%,111年,大學生擔任基層工作比率升至11.3%,21年來已提升5倍之多,這意味著愈來愈多高學歷者只能找到基層勞力的工作。

企業銜接技職體系趨勢也已啟動,高苑科大由台鋼集團入主、大仁科技大學由敏盛集團大樹藥局拿下、興國管理學院、遠東科技大學由中信金入主、大華科技大學由敏實集團入主。各集團進駐科大之後,將系所舉辦成轄下公司需要人才,例如鋼鐵、醫藥、金融類別等,各校學生也可以在畢業後即進入集團工作,既避免學校倒閉退場,又彌補「招工難」的困境。

畢業季到來,各學齡學子再度面臨升學、就業議題,我國在廣設大學之後,不少高中畢業生選擇就讀大學,然而20年來卻造成「高學低就」的局面,與教育部17日公布高職生畢業即就業的局面相去甚遠。

去年,在台灣大學畢業典禮之後,主計總處公布,4月20歲至24歲青年族群失業率達11.75%,不僅高於整體失業率3.5%,等於平均11位青年人就有1人處於失業狀態,是所有年齡層中失業率最高族群。人力銀行統計也顯示,新鮮人求職待業期達99天,差點破「百日」大關,創下近10年新高紀錄。

但少子化,也讓高中職面臨大退場的環境,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重新審視技職教育體系,推出3+2新五專模式,吸引學子重返技職體系。在此脈絡下,重返技職趨勢現正進行中,教育部長鄭英耀指出,我國108學年開始高中和高職人數出現「黃金交叉」,高中人數首度超越高職,今年四技二專考生更是不到10萬人,技職人才確實在縮小,但是考慮到台灣四面環海,與水產養殖科相關的學校科系都設在鄉下地區,招生面臨挑戰,但台灣又確實需要這樣的人才。若高職與科大合併會有新的學習模式,在高職端確保海事學校人才培育,在學科知識、專業的發展上也能為產業所用。

教育部次長葉丙成為此,考慮借鏡台灣過去五專的成功經驗,提出創新思考。少子化的趨勢下,有愈來愈多高職面臨招生壓力、甚至退場,葉丙成提出科大可以與高職合作,無論是用合併還是雙聯學位的方式,專一、專二、專三在高職就讀,專四、專五在科大,這是3+2的「新五專模式」。

勞動部也為高職生畢業銜接做好準備,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YS青年職涯發展中心帶領27名木柵高工配管科高三學生,前往「大地昌興業有限公司」,一探塑膠產業的實際生產運作,幫助學生拓展職涯視野,更好地規劃未來的職業道路。

大地昌興業是亞洲領先的高密度聚乙烯(塑膠)管道系統製造商,服務領域遍及水力、瓦斯、通信、電力及海水輸送等公共工程管路材料。參與活動的林同學表示:「透過參訪活動,幫助我了解配管工程前端不曾參與的生產流程,大地昌興業導入塑料工程與綠色永續的連結,許多產品都符合環保標章,讓我看到這產業發展的無限潛能,加深我在配管領域繼續學習和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