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生 兒童節誰來過

中國時報【洪凱音╱台北報導】 兒童節是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專屬節日,在少子化的浪潮下,未來要在路上看到可愛的嬰幼兒,機率恐怕愈來愈低了;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指出,若台灣人再不生,總生育率恐怕從去年的1.06人,逐步朝0.9人的「低推估」方向邁進,不到20年的時間,即西元2038年,台灣新生兒人數將面臨10萬人關卡的保衛戰。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18年新生兒人數僅18.1萬人,自龍年(101年)後,新生兒幾乎年年縮水;國發會官員分析,國人學歷愈來愈高,按部就班的人生規畫,加上工作壓力大,導致晚婚懷孕不易、胎數不多,因此,政府積極推動托育等政策,甚至學習歐洲社會福利國家,將未來主人翁視為「公共財」,由政府多負擔經費,希望在2030年,生育率可以提升到1.4人的目標。 國際催生計畫 無一成功 不過,學者直言,攤開各國政府「催生」計畫,幾乎沒有成功案例,生育率只會愈來愈低,不會有效提升,先進國家只好廣納移民、降低勞動力不足的衝擊,而能維持一定生育率,只剩反對「墮胎」的天主教國家。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分析,低薪、凍薪是少子化最大殺手,加上高房價、混亂的教育制度與治安問題,也成了「拒生」或「懼生」的導火線;1111人力銀行日前調查指出,上班族不想生小孩,過半原因是擔心養不起,夫妻倆月收入要有8萬5875元以上,才敢生小孩,以目前國人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1714元來算,等於把一半的上班族摒除在外了。 提高生育率 多方面著手 楊宗斌認為,政府要有效提高生育率的話,除了經濟面考量外,像是呼籲企業加薪、提高基本工資,或者透過輔導產業轉型,提高薪酬水準;其他部分也必須從社會福利、社會安全層面著手,以及建立更完善的托育機制。 總生育率是模擬婦女在育齡期間可以生育的子女數,以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顯示,若總生育率可以回升至1.2人、達中推估水準,台灣在147年以前,每年新生兒人數都能維持在10萬人以上。 30歲、新婚4個月的Alice表示,雖然夫妻倆月收入有8至10萬元水準,但婚前已與先生取得「不生」小孩的共識,理由很簡單,在外租屋花費已不少,Alice又是獨生女,擔心未來照顧父母的重擔全落在自己身上,根本沒有餘力再養一個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