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島記:渾沌台灣】蔡寬義推薦序分享之2

◆非虛構書寫與虛構小說創作的雜交與混血(下)/蔡寬義
整部小說至少還有兩個重要的特點——小說人物與小說事件發生的地點。
筆者在閱讀時,發現小說人物超過一百人;這是國內的長篇小說罕見的,就算東方白的大河小說《浪淘沙》的小說人物,也沒超過此數。詹明儒的《大島記:渾沌台灣》,不但小說人物數量多,而且絕大多數的人名都很長,因為是由原住民的發音轉成漢字的書寫,又屬於不同族類,讀者可能要花些技巧,才能留下對人物的特別印象。有些人物,出現幾次後就銷聲匿跡,有些則是在幾章之後,又突然出現。筆者為了克服自我閱讀的障礙,從頭開始閱讀時,就將小說人物依情節出現的順序編號,以便掌握每個人物的來龍去脈。
至於小說場景,因為不同族群的不同遷徙路線,而有著為數甚多的古老地名。讀者一不留神,可能會在閱讀中迷路。幸好作家體恤我們現代讀者,對古老的台灣不熟,隨時會在故事進行中,為讀者插上現代地名的「路牌」。筆者驚嘆的是,詹明儒已經年屆松年,如何能在繁多的小說人物中,一絲不苟的安排依序上場,而不打架?試想,年過七十的筆者,如果有孫子上百個,不靠PDA預存相片檔,隨手核對的話,必定把這個孫子的名字,叫成另外那個的。
了不起呀,台灣作家詹明儒!

《非虛構寫作指南》。詹明儒取自「誠品線上」網頁。


整部小說帶給讀者所得,除了好聽好讀的故事外,還有大量的台灣原住民族的來源史料、發展進程,以及血緣交錯的互動想像。不但資料量大,知識量大,還有條不紊。讀者不難發現詹明儒要以這部小說,對台灣人、大島人,或是各原住民族的來源、血緣、通婚、混血等現象,「給個說法」。讀完這部小說後,筆者不禁開始反問自己:我是誰的後裔?「小黃人」,「小黑人」,「箕模人」,「南島語族人」?我是怎麼一路「被雜交」,或是「被混血」而來的?
綜觀多數西方書店的陳列,常將書籍分成兩大類,即Fiction(虛構)與 Nonfiction(非虛構)。一般讀者要買小說,會到Fiction展示區查尋,而學術論著等則被擺在Nonfiction貨架上。如果把所有書店,正在展示求售的書籍分成Fiction與Nonfiction兩堆,我們可能會驚奇地發現,Nonfiction的數量多得多。
根據《非虛構寫作指南:從構思、下筆到寫出風格,橫跨兩世紀,影響百萬人的寫作聖經》(On Writing Well: The Classic Guide to Writing Nonfiction)一書的作者William Zinsser(威廉.金瑟),直到2018年該書超過七次的修訂改版後,仍然強調:
「文學的定義仍然局限在十九世紀認定為『文藝』的那幾種形式: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但是作家所寫所賣的、出版社或雜誌社印刷發行的、讀者想看的,絕大多數都是非虛構文類的作品。」
顯然強調虛構的小說作者們,其書寫策略也逐漸重視非虛構書寫的手法了。我相信受過文學研究訓練的作家作品,未來將更受重視。筆者認為,詹明儒的新作《大島記:渾沌台灣》,正是金瑟所言的實例之一。
不僅是小說的書寫,可以善用「非虛構寫作」的敘事方法,在其他學科亦廣泛地被運用。金瑟在《非虛構寫作指南》中也提及:

大衛‧麥卡勒(David McCullough)。詹明儒取自「維基百科」網頁。

「如今,不管生活中的哪一個層面—也不論是過去或現在的生活—都有認真嚴謹、文筆優雅的作家書寫,供一般讀者閱讀。除了紀實文學之外,還有過去被視為純學術的學科,如人類學、經濟學、社會史等,也成為非虛構文類作家與興趣廣泛的讀者涉獵的領域;在加上近年來在美國文壇大放異彩的那些結合歷史與傳記的書籍。」

《杜魯門》(Truman)。詹明儒取自「台灣‧大書城」網頁。

關於「那些結合歷史與傳記的書籍」,該書作者舉出大衛‧麥卡勒(David McCullough)的《杜魯門》(Truman)和《海中道路:巴拿馬運河》(The Path Between the Seas)等,16部著作為例。從小說情節的需要而觀察,篩檢必要的史料、訪談稿或田野調查成果,才能濃縮消化而完成小說的敘事,完全不能只靠作家的閉門虛擬而書寫。這也就是「非虛構寫作」的特色與必須。
顯然,詹明儒在撰寫《大島記:渾沌台灣》時,一定花費很龐大的時間與精力,去搜尋與消化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文化、傳說等資料,運用了「非虛構寫作」的寫作技巧,才能有如此偉大的小說作品,呈現在讀者面前。

《海中道路:巴拿馬運河》(The Path Between the Seas)。詹明儒取自「博客來」網頁。

筆者因閱讀這本書而得知,很多關於台灣原住民族的知識。不過,畢竟這是一部小說;因而更值得讀者們喜愛的是,小說中精彩故事的可讀性。詹明儒說:
「在小說創作裡,因為時空邈杳,他們有的只留下無名遺址,可信證據非常有限,我只好『見縫插針』,加以穿鑿附會;有的甚至早已化為風中流光,只留下古老傳說,我也只好『天馬行空』,加以連結杜撰。」
回顧過去,筆者讀過的詹明儒的作品,明顯可感受到,詹明儒想要走出原有創作形式的強烈企圖。讀者在持續閱讀時,當會發現如同當今的台灣人的混血現象一般,長篇小說《大島記:渾沌台灣》,無疑是一部詹明儒的「非虛構書寫與虛構小說創作的雜交與混血」的實驗性創作。

(詹明儒自序分享,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