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賠到脫褲他1成價收購產線 成最賺錢顯示器界家樂福

廖育斌帶領華凌集團鎖定中小尺寸顯示器,在工控應用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以小搏大站穩腳步,去年營收達30.11億元,成為最賺錢顯示器界家樂福。
廖育斌帶領華凌集團鎖定中小尺寸顯示器,在工控應用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以小搏大站穩腳步,去年營收達30.11億元,成為最賺錢顯示器界家樂福。

21世紀初,亞洲掀起大型顯示器面板開發大戰,台灣慘輸中、韓敗退,由廖育斌領軍的華凌集團卻反其道而行,鎖定中小型顯示器,專撿大廠嫌難賺的少量多樣訂單,靠共用模具設計降低成本,累積逾萬種產品,獲封為「顯示器界家樂福」,能一站式滿足全球3萬家客戶。

有別於同業砸錢開發大型顯示器,廖育斌直接鎖定中小型尺寸,憑藉設計力與多元客戶開發能力,從常見如刷卡機台上便宜又好用的單色STN(超級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到高解析畫質、彩色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乃至全球大廠競相推出輕薄省電、可捲曲折疊、符合高美學需求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以及系統整合解決方案,提供超過1萬2500個少量多樣產品選擇。

面板顯示器技術日新月異,2002年政府喊出「兩兆雙星」計畫,盼扶植影像顯示產業挑戰兆元產值,其中OLED因具省電、不須背光、使用壽命長與柔性可撓優勢,成為面板大廠的新競技場,包括聯電投資聯中、東元集團投資東元激光、台灣日亞化投資光磊,設備投資動輒數十億元起跳。

OLED設備投資動輒數十億元起跳,廖育斌看到機會卻不躁進,以1成價收購先烈退出戰場的二手設備,用最少資源打出漂亮戰績。
OLED設備投資動輒數十億元起跳,廖育斌看到機會卻不躁進,以1成價收購先烈退出戰場的二手設備,用最少資源打出漂亮戰績。

 

而廖育斌在產業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蹟,便是在無富爸爸支持下,猶如森林中的花豹,見到獵物並不急於出手,而是靜待最佳機會,等大廠紛紛因資金燒光、技術難以突破,才用1成價格收購先烈退出戰場的二手設備,以最少資源打出漂亮戰績。

廖育斌解釋:「OLED技術可分為大尺寸、高階AMOLED與小尺寸PMOLED二大領域,在AMOLED這塊,台廠拚不過有政府大力支持的韓國、中國,我很早就看破,我們這種咖怎麼跟三星競爭?而且會動到政府補貼的絕對是『大色貨』(指暢銷款),所以我們直接鎖定PMOLED。」

因銀彈有限,務實的他當年雖也嗅到商機,卻不急於出手,反而靜待產業先烈陣亡後,2008年才以拼裝方式,買下華凌第一條PMOLED產線,之後每年燒數千萬元,花5年才將良率從30%拉到90%,「我一邊燒錢拚產能,2010年得知聯中也要賣設備,又花3300萬元就買到價值十多億元的日本全自動產線。」

光有設備還不夠,廖育斌更將公司從STN、TFT賺得的獲利,全投入PMOLED技術開發,2條產線每年燒掉超過1億元資金。他形容一路走來面對未知的摸索,「技術開發像在隧道裡開車,開多久才能看到曙光沒人知道。」然而他始終看好PMOLED市場潛力,甚至在手上2條產線還未穩定時,再次大膽冒險出手採購。

「有次我在日本出差,聽到光磊要賣OLED產線,開價1億元,後來降到3000萬元,我直接飛回來談判,殺到2850萬元。」儘管這2套設備仍擺在倉庫,但他認為機會難得,寧可先買再說。

「機會靠老天爺決定,但能否正確判斷並採取行動,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廖育斌以爬山比喻事業經營,「時間與耐性是我的強項,對的事情就是堅持,否則這一路上,多少英雄都是敗在資源不夠、或熱情不足耐不住失敗?」另闢蹊徑的獨到眼光與堅持,讓華凌去年營收30.11億元,較2021年大幅成長35%,成為最賺錢顯示器界家樂福,成功以小搏大壯大版圖。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頭家開講】專撿難賺訂單 沒富爸爸撐腰拚成顯示器界家樂福 華凌集團董事長廖育斌專訪
【頭家的第一份工】菜鳥工程師被狂調部門無怨言 把別人不做的撿起來變自己的專長 華凌集團董事長廖育斌專訪
【顯示器界家樂福番外篇】登山哥愛上賞鳥妹 冒險性格誰也擋不住 華凌集團董事長廖育斌專訪

◤抗通膨首選 黃金持續看漲◢
黃金抗漲6折起 一台兩省近9千元
日韓劇最愛 鉑金絕美首飾7折起
點睛品計價黃金 保值好選擇
早鳥情人禮 冬日絕美鑽飾6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