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重生!器捐受贈者化身桃園長庚志工 推廣善終觀念

在桃園長庚醫院總是看見身穿著顯眼的黃色背心、穿梭在人群中,不畏辛勞為門診、住院的病人與家屬服務的志工們。其中一位77歲的女士李秀英,在桃園長庚擔任志工已長達18年,仍然活力十足、和藹可親為民服務。在20多年前的她曾經面臨到生死關頭,突然的一天大量吐血、意識不清,陷入肝昏迷,醫師診斷其罹患肝硬化,告知生命僅剩不到3個月,僅能等待移植。當時全家悲傷不已,祈求老天的庇佑,予一絲絲的希望,就在近兩個月後接獲通知得以受贈,現在想起仍然覺得激動不已,萬分感謝捐贈者,讓她可以重獲新生,這也是她持續於桃園長庚從事志願服務、持續奉獻的原因。

鼓勵民眾日常就可多和家人溝通生死觀念,減少家人在面對生死抉擇的困難,提升個人生命自主權。圖:桃園長庚醫院提供
鼓勵民眾日常就可多和家人溝通生死觀念,減少家人在面對生死抉擇的困難,提升個人生命自主權。圖:桃園長庚醫院提供

桃園長庚醫院志工隊詹督導表示,李秀英個性熱情,在醫院擔任志工,宣導器捐和安寧緩和的重要,以受贈者的身分當義務代言人,許多民眾受到她的感召簽下器捐同意書,李秀英曾說,他是器捐受贈者,大老遠一趟路,只要多一個人捐贈,病友就多一份希望,這是非常值得的。走出生命幽谷,李秀英走入人群在醫院當志工。桃園長庚醫院熱情招募志工,樂活志工健康久久,歡迎熱愛服務工作的你,也可以一起加入他們的行列。

今日為器官捐贈紀念日,桃園長庚醫院特別舉辦「NEW LIFE 新生.心聲!」。圖:桃園長庚醫院提供
今日為器官捐贈紀念日,桃園長庚醫院特別舉辦「NEW LIFE 新生.心聲!」。圖:桃園長庚醫院提供

桃園長庚醫院說明,今(19)日為器官捐贈紀念日,桃園長庚醫院特別舉辦「NEW LIFE 新生.心聲!」器捐感恩音樂饗宴暨善終三法宣傳活動。桃園長庚醫院副院長蔡文鐘到達現場一同響應,感謝李秀英獲得新生後長年來的擔任志工,奉獻社會、感謝即將成為大學生的楊逸儒、張峻銘自告奮勇,透過音樂動人的旋律,感謝捐贈者,在即將年滿18歲的他們也慎重思考,可以為自己人生做下充滿愛的決定,簽下器官捐贈意願書,也希望可以感動民眾,願意共襄盛舉。

桃園長庚醫院院長楊政達指出,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與醫療科技的進步,人們對於生死議題和善終權的關注日益增加,政府積極推動善終三法。但2023年度國內有近1萬人在等待著器官移植,順利完成捐贈人數僅416人。「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1月6日上路,也是全亞洲第一部完整地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專法,至今施行5年多,截至今年6月全國共有78745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佔台灣成年人比例僅有0.2%。許多民眾對「器官捐贈、安寧緩和、預立醫療決定」等觀念仍有許多錯誤觀念,例如擔憂執行捐贈後大體無法完整、誤解只要簽署了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在病危時即可拒絕接受救治、對「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分辨不清。

楊政達接著提到,該院由醫療團隊、社工與志工等透過多元的宣傳管道積極的推廣,6月17日到6月21日在該院大廳設置了宣導攤位,器官捐贈紀念日安排了感恩音樂會與闖關活動、邀請資深志工也是受贈者分享,希望推廣善終觀念,釐清民眾的誤解,鼓勵民眾日常就可多和家人溝通生死觀念,減少家人在面對生死抉擇的困難,提升個人生命自主權。

更多桃園電子報報導:
召開臨時會員大會連署過門檻 長勤基層籲工會回應民意
用心提升服務品質 機場工會聯合會24模範勞工獲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