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高溫!7月已4百人送醫 快下載這APP查熱傷害風險

國健署建議外出要穿著能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服。(圖/TVBS)
國健署建議外出要穿著能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服。(圖/TVBS)

今(23)日是24節氣中的大暑,是24節氣當中最熱的時候,受到太平洋高壓的影響,氣象局針對6縣市發布高溫紅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8度以上高溫機會,全台灣幾乎成了紅番薯。而七月截至21日為止,已經有444人次因為熱傷害就醫,國健署和中央氣象局、中研院共同開發「樂活氣象APP-健康氣象服務」讓民眾可以即時定位,查詢各地區熱傷害風險、時段。同時國健署提醒,攜帶陽傘防曬、補充水份、穿著保護皮膚受紫外線直射的衣服等,可以降低熱傷害風險。

全台熱翻天,氣象局針對多縣市地區發布高溫資訊。(圖/中央氣象局)
全台熱翻天,氣象局針對多縣市地區發布高溫資訊。(圖/中央氣象局)

衛福部統計,截至7月21日為止,已經有444人因熱傷害就醫,今(23)日又是24節氣當中的大暑,氣象局針對臺北市、新北市盆地,桃園市地區、宜蘭縣、臺東縣地區,花蓮縣縱谷發布高溫紅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8度極端高溫的機率;基隆市地區、嘉義市地區,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近山區或河谷發布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

國健署提醒,高溫炎熱時,在戶外環境活動時間長,或運動後大量流汗,如果忘記補充水分,可能會造成脫水,增加熱傷害風險,也提醒除盡量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的時段或高溫炎熱時進行戶外活動外,外出記得穿戴可防紫外線之寬邊帽或是攜帶陽傘,避免陽光直射臉、耳朵及脖子。同時可以戴上太陽眼鏡保護眼睛,外出前30分鐘建議使用防水且SPF30以上之防曬乳,並每2小時塗抹1次,若有流汗或游泳則需要更頻繁地補充,才能發揮較好的防曬效果。衣物可選擇舒適的棉質衣服,或是能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服。

國健署提醒,高溫炎熱時,在戶外環境活動時間長,可能會造成脫水,增加熱傷害風險。(圖/TVBS)
國健署提醒,高溫炎熱時,在戶外環境活動時間長,可能會造成脫水,增加熱傷害風險。(圖/TVBS)

國健署也和中央氣象局、中研院共同開發「樂活氣象APP-健康氣象服務」,可以讓民眾即時定位查詢各地區熱傷害風險時段,可一覽全臺各縣市(含鄉鎮市區)熱傷害預警地圖,並查詢每日各時段及每週熱傷害預警燈號(黃燈-注意、橘燈-警戒、紅燈-危險及紫燈-高危險)及相對應之注意事項,協助民眾提早因應(如避免非必要外出、補充水份、做好防護等),共同預防熱傷害。

更多 TVBS 報導
大暑熱爆!「恐飆42℃」2地區歷史級高溫 這天有機會降溫
明迎大暑!週末恐創今年最高溫 下週防午後陣雨
防酷暑1/體感飆破40!台北挑戰高溫紀錄 專家給答案
熱破紀錄!冷氣顯示46度 苦主爆汗揭「巨雷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