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部落生態旅遊 大武森雞林中奔跑成長

山川琉璃吊橋盛況帶來觀光人潮,屏縣府也積極串聯台24線部落生態旅遊,而在霧台大武部落飼養的「大武森雞」瞬間爆紅,農場主人顏明德,受屏科大森林系主任陳美惠老師及其團隊輔導,讓原鄉部落保護地方生態也兼顧在地生計。

顏明德表示,會選擇養雞,是因為莫拉克風災重創部落的聯外交通,思考未來如何在山上生活?為了自給自足,4年前開始養雞,也讓雞在自然環境下成長。 起初飼養黑羽土雞,4百隻死了2百隻,屏科大協助找獸醫師幫忙,傳授專業知識,自己要去上課,參觀別人的養雞場吸取經驗,因此改飼養具野性中興大學研究品種的金門土雞,現4百隻才死6隻,大幅提升存活率,目前也嘗試自行飼養蛋雞,由孵蛋開始從小雞到成雞一條龍作業,減少購買雛雞成本。

▲顏明德嘗試自行飼養蛋雞,由孵蛋開始從小雞到成雞一條龍作業,減少購買雛雞成本。(圖/記者陳宗傑攝2017.3.6)

2分地大的農場設有小雞飽溫室、蛋雞舍和3個雞隻活動空間,顏明德白天晚上都要出來巡視,他說,白天老鷹會抓走小雞,晚上也曾在雞舍發現蛇出沒的行進痕跡,不過蛇害怕鵝的糞便味道,飼養鵝守護雞隻後,沒再見過蛇出沒。「大武森雞」平時就地取材用野草來養雞,若下雨天待在雞舍裡,才用檢驗過的有機飼料餵養。不僅如此,顏明德還意外發現,用來包吉拿富的甲酸漿葉、紅黎和當歸的嫩根來餵雞,雞隻不僅很喜歡吃,還可以改善雞的體質,有時雞便秘時以咸豐草餵食最有效。

▲顏明德種植山當歸製成「大武山當歸藥膳包」是燉雞良品。(圖/記者陳宗傑攝2017.3.6)

原本養雞只為了自給自足,卻養出心得開始對外販售,每批僅進4到5百隻雛雞飼養約120天至150天,送屠宰場前都要待獸醫師上山檢查蓋合格章,除了固定50隻留部落居民食用,以及預約導覽生態旅遊時提供風味餐用,其餘全透過網路行銷,大都供不應求。

顏明德除了養雞也和太太彭玉花種植紅藜、小米及山當歸,尤其山當歸經屏科大專業研發團隊協助,製成「大武山當歸藥膳包」,是燉雞良品,搭配「大武森雞」烹調,可以享受森雞與山當歸共譜清新甘甜的自然美味,是非常養生的 一道料理。

▲彭玉花與收成的紅藜。(圖/記者陳宗傑攝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