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被提名人「政治傾向」成焦點 學者:重點是「會不會影響判決」

立法院今天舉行大法官同意權公聽會,在野黨頻質疑總統蔡英文提的名單「綠油油」,以專家學者身分與會的前檢察官陳瑞仁說,「總統提名大法官免不了有政治考量,只攻擊這點正當性不夠」;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建志坦言不可能期待他們沒有政治傾向,現在連國中生都有政治傾向了,重點是「政治傾向會不會影響判決」。

陳瑞仁建議,立院審查前應蒐集被提名人在LINE或臉書的發言,也可以建立質詢題庫,然而,他認為,總統對大法官提名免不了有政治考量,只攻擊這點其實正當性不夠,還要再問另外一些問題,例如可以確認「誰推薦你」、「你跟推薦人有哪些關係」,「會不會被推薦團體左右」等問題。

立法院舉行大法官同意權案公聽會,邀請專家學者提供意見,左起律師高烊輝、前檢察官陳瑞仁、東吳大學副校長董保誠。廖瑞祥攝
立法院舉行大法官同意權案公聽會,邀請專家學者提供意見,左起律師高烊輝、前檢察官陳瑞仁、東吳大學副校長董保誠。廖瑞祥攝

林建志則提醒,不能期待被提名人沒有政治傾向,要注意的是他的政治傾向是否影響判決。至於國民黨立委倡議將同意權門檻拉高為「3分之2」,他認為並不是最恰當的做法,「因為我國修憲後採取的是總統制,不是內閣制。」

律師洪偉勝表示,根據《司法院組織法》,大法官資格包括「研究法學,富有政治經驗,聲譽卓著者。」如果認為這款條件有問題,立法院可以修法刪除,不能因此怪提名人有問題。他認為,法律人可以歸類政治光譜,但如果就這樣否定大法官被提名人,立場太薄弱,還是要回到他是否服膺政治,或對人權有所妥協。

洪偉勝說,法律人時刻會處理到關於價值判斷的問題,一定會有採取立場的時候,若單純質疑其立場,不是不審查同意權的正當理由。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學會副理事長、律師葉慶元則態度強硬地認為,尤伯祥涉嫌教唆偽證,有判決書為證,但他沒有被究責,符合大法官清廉操守嗎?他也認為,立法院應設置「內部審查會」,以免被多數黨強硬通過。

但他也認為,有政治傾向很正常,但考量尤伯祥過去監督大法官提名時,也曾對外表示大法官道德操守很高,不能有強烈的政黨色彩,也不能僅憑意識形態就被提名,他說,這次正好可以藉此檢驗他的言行是否「雙標」。

更多太報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大法官人事同意權 在野拒投
曾被指控教唆偽證 尤伯祥:仍會做相同選擇
制定尊嚴善終法?大法官被提名人有條件支持
延長性騷擾申訴期?蔡彩貞:可以討論
蔡英文提名大法官違逆民意!藍委痛批喊:明年政黨輪替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