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文化特展 商借下營五指劍

台南市文化局舉辦大湖文化特展,特別商請下營武安宮出借俗稱「五指劍」的「巴圖形石器」。(洪榮志攝)

中國時報【洪榮志╱台南報導】 台南市文化局舉辦大湖文化特展,特別商請下營武安宮出借供奉於正殿神龕的5支神器,也是地方俗稱「五指劍」的「巴圖形石器」。策展單位20日前往武安宮裝箱時,廟方更隆重上香稟告主神,祈求保佑展覽平安順利。 文化局表示,距今約3300年前,台灣西南部海岸出現一群擅長燒製黑陶的史前人民,其中以「巴圖形石器」為該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武安宮主委戴清水指出,「五指劍」係於民國58年間,由村民戴秀雄和王忠正在武安宮西方的台19線公路旁溝渠挖出,帶回收藏,民國61年經神明指示這5支石器需供奉於武安宮,2人才將石器捐出保存於宮中,並由道士在器表上畫上符令,成為祭祀神器。 策展人朱正宜說,巴圖一詞源於紐西蘭毛利族,是一種匙形而扁平的手持器物,有石質、木質、骨質等質地,長度約20至50公分,用於戰爭的武器、酋長的權杖,或祖靈的法器。武安宮供奉的5件石器狀似巴圖,學者稱之「巴圖形石器」,由青灰色的變質砂岩磨製而成。 29日起將於鄭成功文物館的「湖漾巴圖-大湖文化特展」,展出11件「巴圖形石器」,堪稱該類文物迄今在國內唯一一次最完整的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