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中正公園 士兵銅像感念軍愛民

記者劉昕翊/專題報導

大溪中正公園綠意盎然,是眺望大溪橋賞夕陽的熱門據點,也是爬梳老時光的人文走廊;公園隱身在繁華市區內,不僅有極佳的視野觀賞大漢溪,更結合當地特色、歷史,規劃4大廣場,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遊憩。其中,園內陸軍化學兵蕭曜友捨己為人的塑像,記錄了國軍愛民的感人故事。

該公園建於1909年,為桃園大溪第1座公園,曾為臺灣十二名勝之一,後為紀念先總統蔣中正在臺貢獻,於1975年將公園正式改名為「中正公園」;位於大漢溪河階臺地上,東接大溪老街區,造就「風景絕佳」的河階眺望景觀,也保留臨河開闊的視線,擁有居高臨下之勢,民眾可在園內豐富的花木陪伴下,俯瞰河階地形,觀賞石門大壩、崁津大橋及大溪橋,因此又被稱為大溪街的後花園。

規劃4大廣場 充滿歷史人文風情

俯瞰為臺灣形狀的中正公園,內部擁有豐富的休憩設施及自然園景,生態豐富。公園搭配歷史與特色規劃4大廣場,走進「臺灣頭」精心規劃的「帆船廣場」,巨大的帆船造景吸睛,早期大漢溪是水運交通要道,有碼頭也有帆船,在河運發達時,往返商船每日可高達250至300艘;一旁靠近邊緣處則設有觀景望遠鏡,可遠眺大溪橋橫跨大漢溪的壯麗地景。

再深入公園內部,設置「陀螺廣場」,象徵陀螺為大溪重要文化產物之一,民眾還可藉此認識陀螺在大溪專屬的故事;另廣場旁也特別設計親子遊玩區,擁有多項兒童遊樂設施,提供孩童了解陀螺特色之餘,也能盡情遊憩、放電。

「銅像廣場」以先總統蔣中正騎馬英姿為主景,呈現北伐、抗日英姿煥發的氣勢。廣場另一側更設有捨身救民的已故陸軍化學兵上士蕭曜友塑像紀念碑,其畢業於陸軍第二士校第2期,經歷抗戰與戡亂諸戰役,民國38年來臺後,任職於陸軍第3061浸染處理連,民國54年3月25日,為搶救桃園大圳滅頂女童,不幸因圳內水勢湍急,不幸殉職;盼藉此讓來往民眾感受國軍捨己救人之英勇,也進一步激發官兵愛民護民之精神。

另外,園內保有眾多日據時期設置的設施,包含大溪神社、公會堂及相撲場,其中,相撲場經歷多次改建,最終設定為表演廣場,中央矗立1座原木搭建的唐代涼亭,風格古樸的建築構想出自於在地木工師傅,實心檜木打造的梁柱未見任何鋼釘,顯見大溪木藝之精湛,而頗具流線感的屋頂,以黑銅瓦層層包覆,懷舊感伴隨著檜木香氣,引人想像昔日的相撲盛況。

此外,若想要以不同視角一窺大溪老城區風貌,遊客可在園內搭乘16公尺高的景觀電梯,連接大溪橋與公園內部,無須步行陡峭的石階,10秒內即可串聯2大景點,納入遊程規劃省時省力。

民眾在大溪中正公園內可見先總統蔣中正銅像。(記者劉昕翊攝)

大溪中正公園,擁有極佳的視野,更結合當地特色及歷史,規劃4大廣場。(記者劉昕翊攝)

民眾在大溪中正公園內可見到陸軍化學兵蕭曜友捨己為人的塑像。(記者劉昕翊攝)

因大溪當地木器文化與生活息息相關,陀螺是常見的木製童玩,因而設置「陀螺廣場」。(記者劉昕翊攝)

相撲場經歷多次改建,最終設定為表演廣場,中央矗立1座原木搭建的唐代涼亭,引人想像昔日的相撲盛況。(記者劉昕翊攝)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署、記者劉昕翊整理)

(資料來源:桃園觀光導覽網、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官網、記者劉昕翊整理)